网友问证券研究员研究什么业内避谈误判问责机制

  网友“不穿裤子的云”问:证券研究员每天都研究什么呢?待遇是不是很高?如果误判了有问责机制吗?

  研究员根据所属机构的不同分为卖方研究员、买方研究员;根据覆盖的行业不同又有各行业研究员;此外还有负责宏观分析、策略以及量化等方向的专职研究员等。总的来说,研究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找出具备投资价值的标的,为投资提供参考。

  大部分证券研究员都覆盖相应的行业,主要工作就是找出影响这个行业投资价值的核心因素,无论是供需情况、价格趋势还是格局变化、盈利模式兴衰,都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跟踪和测算。所以许多研究员经常一周5个工作日全在出差,全年一半时间在外地调研。如果把工作量和待遇放一起看,“性价比”并非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高。

  很多研究员真的做到了“不是在调研就是在去调研的路上”,由此也就能够提供更有价值、更“靠谱”的投资建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点在证券研究行业内,特别在行业研究员队伍里确实是“真理”。当然,另外一个附带的结果是,工作积极的研究员基本上都是某家或某几家航空公司的银卡以上客户,在机场贵宾厅里往往可以碰到几个这样明显“丝”的“金融民工”混杂在“高富帅”中间。

  回到研究员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方法上,各个公司对研究员的考核还是存在差异的,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结果考核的方式。这种方式强调“投研结合”,也就是说鼓励研究成果转化为投资收益。研究员的考核中很大一块是“绩效考核”,这对研究员全年待遇有很大的影响,通俗地说就是研究员全年“推票”的成效,大家都在找所谓“十年十倍”的股票,如果研究员给投资经理的投资建议中明确提出在某行业或某股票的买入或卖出建议,而最终市场也证明了研究员的正确,那么在绩效考评上,该研究员的贡献度会高。反之,如果研究员的投资建议被证明是错误的,体现在该研究员的考评上一定不会好,进而直接影响其绩效部分待遇的水平,很多公司还有末尾淘汰机制,这些在无形中会给研究员不小的压力。

  当然,在这个行业里,真正做得好的研究员一定不是靠考核压力驱动的人,而是那种热爱研究,热爱证券行业,享受发掘“牛票”过程中的快感和乐趣的人。证券行业是起落繁复的行业,能经历起起落落真正走到最后并在行业中确立地位的研究员,一定是付出努力,善于思考,对这个职业充满尊重和敬畏的人。

  华北持续中重度霾金妍儿确认退役杭州楼盘降价数千元乌克兰城市宣布独立北京实施单独二孩绍兴东莞式扫黄美禁用中国造星条旗任上科大校长副省长带头啃鸡块警察荷枪围捕藏獒雇主付保姆30万工资乌克兰州长被铐柱子走廊医生回应罢工冀文林祝作利被免职女子在港洗百亿黑钱银河集团网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