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过一张图,写的是金融人眼中的彼此,每个岗位都觉得自己在行业内才是专业的,殊不知在别的岗位眼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行研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行业研究,而行业研究不是每次都是一篇完整的深度行业分析报告,而是宏观策略报告、行业报告、公司研究、调研报告、重要事项点评、晨会、日报、周报、会议纪要等等。

  实际上的研究方法包括阅读和析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研究报告、与上市公司、行业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参加各类相关路演会议等等。

  正式员工做比较多的工作的话是做各种路演、调研,和上市公司、买方、行业专家等的沟通,还有定期会做策略会啥的。

  行业研究就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行业研究具体做什么呢?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研究行业过去发展历程、行业现在发展现状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发现与挖掘行业发展阶段、主要影响因素及行业内的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等,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及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

  也就是说,既要深耕行业,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又要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跟高管和投资人都搞好关系。

  一名行研人的日常就是写几百页的研报,还有日报、月报、季报,热点专题报告,分析行业的发展和股票走向。对于行研人来说加班到凌晨2点是家常便饭。有人说投行是间歇性加班,行研则是常年无休的不间断加班。

  行研的工作时间是一天24小时,每时每刻全球发生的事情可能都会你的研报会有影响,因此,行研的工作状态是24小时,而且是长期的。

  而行研基本没所谓的“淡季”,年报期间会特别密集和忙,但是平常就算没啥事,你想“刻苦研究刷存在感”,自然有无数的事情可以做。

  对于二级狗来说,基本不存在淡季和旺季之说,一年365天都要不断学习,这也是为什么说是007待命了。

  像研究员,就更是如此,如果你的首席是个变态,要求你对全行业事无巨细跟踪和点评,一个事件出来要报告和成果都很急,你会一直很忙。

  就算你当首席,那就是为了行业影响力,看你自己对自己要求有多狠,这种不是被动的,往往是你为了做的更好,自愿的付出。

  不得不承认,好的卖方研究员越来越少了。买方基金经理认为卖方能够增加的价值也越来越有限。

  越来越少的研究员敢于挑战市场共识,提出富有争议性的观点。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共识。

  有些卖方研究团队的推介和路演开始逐渐被包装为盛大的营销噱头,不再追求研究的深度、独到、严谨,如同颇具娱乐性的综艺节目。

  主要还是因为新财富、水晶球、派点等与卖方研究员的资历、报酬息息相关,这也难怪这些年来他们为了投票或派点而挖空心思。

  这种评价体系的设立初衷显然一开始是抱着买方机构会公允公正根据研究能力进行投票、打分的想法。

  而剩下的卖方研究员,在这个日益缺乏吸引力的职业里,将渐渐地沦为营销的工具,好奇心引发的、创造性的研究将式微。

  这个现象正在发生。看看当下所谓牛市的环境里,卖方分析师在花样唱多。研究报告没有什么实质的不同,只是在比赛谁的声音大。

  大多数的卖方研报本质就是讲故事,例如可以是逻辑分析,可以是新闻资讯,也可能存在很多假设情况,把各种正在发生,可能会发生的事实串联成一个故事。

  在某些市场认同度较高的行业,追求利润的欲望会让研究员们纷纷涌向其中,但是在内心认同度不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只能套用一些套话废话,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深度的研究。

  银河国际galaxy网站

  因此,在基金经理的眼中,卖方研究报告除了提供数据外,其参考价值有限。更多时候,基金经理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判断和深入的研究,而非仅仅依赖卖方研报所呈现的数据。

  在机构销售这一关键领域内,研究员的角色如同璀璨星辰,他们是研究所的灵魂人物,承担着为投资者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中导航、并量身定制投资策略的重任。然而,在这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舞台上,并非所有研究员都能熠熠生辉。

  有一部分人,如同海面上漂浮的浮木,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的深度与坚实的研究基础,他们的报告如同泡沫,仅仅是对数据的简单堆砌与表面分析,未能触及市场与企业的核心脉络。

  这类研究员的产出,往往空洞无物,缺乏实质性的价值,难以成为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可靠支柱,更有甚者,可能因信息的片面或误导性而误导投资者的方向。他们的观点如同无根之木,缺乏稳固的数据支撑,在市场的狂风巨浪中容易摇摆不定,难以保持客观冷静与稳健判断。

  相比之下,机构销售界所敬仰的顶尖研究员,则是那些拥有超凡分析力与敏锐洞察力的行业精英。他们如同深海中的探照灯,不仅对公司的业务模式、盈利潜力及潜在风险了如指掌,更能以此为出发点,精心编织出全面、深入且富有洞见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石,辅以深刻的剖析,旨在为客户照亮投资的前行之路,助力其做出既明智又精准的选择。

  优秀的研究员,他们的观点独树一帜,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不为市场的喧嚣所动,坚持自己的研究逻辑与原创性思考,拒绝盲目跟从潮流。他们擅长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审视当前的市场态势,更勇于展望未来,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策略建议,为客户抢占市场先机。

  此外,卓越的沟通能力也是优秀研究员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无论是口头汇报还是书面报告,他们都能以清晰、简洁的语言传达核心观点,让客户迅速把握要义。面对客户的质疑与挑战,他们能以自信、专业的姿态,提供令人信服的解答,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尊重。

  在投资市场与商业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优秀的研究员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知的好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与机遇。他们如同永不停歇的探索者,始终站在行业的前沿,引领着投资的方向。

  综上所述,机构销售视角下的理想研究员,是那些集深厚行业底蕴、卓越分析才能与卓越沟通技巧于一身的专业精英。他们不仅是投资者的智囊与伙伴,更是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导航前行的灯塔。

  数据揭示,研究人员群体年度内共完成了接近二十万份研究报告的壮举,若以全年连续工作的视角衡量,这相当于每位研究人员平均每天需贡献约548份报告,这一数字乍一看确实令人咋舌。但深入剖析,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平均数值,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个体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研究人员选择精益求精,他们可能一年只精心打磨出几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每份都力求深刻透彻;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则可能因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或职业角色的要求,不得不加快步伐,频繁发布研究报告,以确保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捕捉和及时分析。

  就研究报告的类型而言,定期报告与事件点评报告占据了主流地位,它们紧密围绕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季报、半年报、年报)及关键公告,迅速提供事件概览、专业分析视角及未来盈利预测,以其精炼的内容和时效性赢得了广泛关注。

  相比之下,公司深度报告则如同一部详尽的行业与公司剖析指南,其篇幅往往超过15页,内容之广涵盖了从宏观经济环境到微观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包括行业趋势、政策影响、产业链剖析、供需动态、公司股权结构、业务战略、财务状况及行业竞争格局等,并辅以详尽的未来盈利预测,为投资者构建了一个全面、深入且可靠的决策信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