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DF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和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与人类科学学院院长Rick Ginsberg教授于2018年联合倡导建立。2018年第一届和2019年第二届论坛均在华东师大成功举办,全球50多位顶尖教育学院院长参加。疫情期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承办多次线年GEDF线下会议。今年的论坛由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教育学院、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教育学院和爱尔兰玛丽伊玛克特学院教育学院联合承办。
来自世界四大洲的23位院长齐聚都柏林,共同探讨新时期教育学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分享经验、汇聚智慧、深入互动、建立合作,寻找基于全球视野的教育共通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校教育学部代表团与全球一流教育学院院长深入展开交流与对话,在GEDF平台上提出中国的主张,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最新发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GEDF论坛三天的日程紧凑而充实,在主旨报告、院长分享报告、与实践者对话和参观学校等多样活动中,各国院长围绕新时期教育学院面临的新机遇和重大挑战,对教师师资供给问题、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多样性和“文化战争”四个前沿新议题做了深度交流分享。
都柏林城市大学博士生项目负责人Fiona King副教授就“教育博士生项目:新方向、新挑战” 做主旨报告
师资短缺问题是这次GEDF院长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议题。疫情之后,随着各国经济、社会情况变化,教师从教意愿和师资供给出现显著变化。虽然这一现象在各国出现的具体原因和严重性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出现了现职岗位的教师离职率上升,不少学校出现教师短缺情况。这些是摆在很多院长面前的现实问题。对于该问题的形成原因,在讨论中基本总结为:首先疫情之后不少国家的教师因为工作压力加大,离职意愿增强;其次,生活成本上升也导致了教师离职;第三,家长对教师要求增强,家长与学校的要求形成对教师的巨大压力,导致教师离职意愿增强等等。
GEDF院长们认为师资短缺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困扰教育系统的主要显性问题。但背后的具体原因还可以进一步分析。GEDF可以作为一个专业性平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更多智慧和建议,同时也要向政府和公共机构发出专业声音。
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问题在此次论坛中引起强烈关注,出席论坛的院长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广泛讨论。
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的主旨报告。他认为,智能教育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取得显著成效,且呈现出明显的工具主义倾向,是“冷”智能,具体表现在“重技术应用,轻教育需要;重已有条件,轻未来想象;对智能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等三个方面。
他进一步表示,智能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智能化有着根本不同,教育活动不是物与物的联系,而是人与人的联系。教育数字化不仅不能替代人,而且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通过人、依靠人、为了人,以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为衡量标准。因此,他主张应该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促进人自由的、全面的、个性化的银河官方官网发展为目的,从教育的问题出发,从未来的需要出发,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智能化的不可替代性。
基于此,他进一步指出,要在未来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以构建人性化的人机融合模式为突破点,充分发挥智能教育在促进教育个性化、终身化、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开放灵活方面不可替代作用。他还以小花狮作文智能辅导辅导系统的研发和实践情况为例,向与会专家们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智能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
袁振国主任的报告在论坛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的反响。美国范德堡大学教育学院院长Camilla Benbow在回应袁振国教授主旨报告时表示,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学科必须要积极应对的问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华东师范大学正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
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教育学院继任院长Michal Molcho和玛丽伊玛克特学院院长Eugene Wall在主旨发言中,均从政策指定层面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当下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挑战。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院长Glenn Good 以“数学教育2.2: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学习”为题,分享了佛罗里达州中小学数学教育中,人工智能系统在助力学生精准学习方面的情况。
论坛期间,袁振国主任分别应约与德国Constructor大学教育学院院长Isar Frumin、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Mbulungeni Madiba 举行了专题对话。德国Isar Frumi院长拟邀请我校共同发起针对“Chatgpt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全球性研究。南非Mbulungeni Madiba 院长对华东师大研发的课堂智能分析系统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他拟将系统引进到南非以应对南非基础教育系统中对基层学校发展监测与指导的不足。
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教育学院的Manuela Heinz博士就“促进教师职业多元化”做主旨报告
随着世界人口的变化,教育系统内出现的教师多样性也成为这次GEDF的关注议题。首先,不少院长都提到了所在教育系统的学生家庭背景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相应的教师背景也出现多样化,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种族和性别为主的教师结构特征。其次,不少国家的教师课堂教学强调文化回应性教学,以应对越来越多样化的学生多样性,同时促进公平全纳的课堂。第三,学生与教师多样性变化趋势也呼唤个性化教学,AI为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玛丽伊玛克特学院院长Eugene Wall教授就“教育的未来”做主旨报告
此次GEDF论坛对“文化战争(Cultural War)”这一概念和趋势展开了讨论。玛丽伊玛克特学院院长Eugene Wall教授在“教育的未来”主旨报告中引入此概念,这一概念源于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是指一国利用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他国进行文化输出而引发的“无形的战争”。随着移民问题在欧洲地区的蔓延并大有演化成为危机之势,此次论坛上有学者提出,“文化战争”虽未普遍,但很有可能成为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即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学校所有权归属和管治权限的争夺。这既有传统的公立和私立之争,还有宗教与世俗之争,甚至家长群体和政治家群体等不同利益相关方都参与到学校所有权和管治权的争夺中;
第二,学校的资助权争夺。所有权和管治权的争夺最终会和资助权的争夺汇集到一处,“谁”来为学校教育买单,背后同样也有文化战争的身影;
第三,课程内容的控制权争夺。课程内容控制权的争夺最为典型的表现是课程内容选择问题。不论是语言课程阅读材料的选择,还是道德与价值观教育,究其根本都带有“文化战争”,至少是“文化博弈”的色彩。
此次GEDF会议期间,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团队不仅分享了中国智能教育的主张与前沿进展、中国高校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培养路径、中国教师师资供给现状和社会背景等,还全方位介绍了华东师大教育学部近年来的工作成效,包括科研国际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期刊、全球人才招聘等,充分展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向全球一流教育学院院长讲述中国教育发展的故事。
在GEDF发起单位华东师大和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带领下,此次GEDF还专门针对该论坛的组织构架、会员制度、论坛主题和内容、衍生项目等做了深入讨论。
袁振国主任从论坛的影响力、规模、可持续性和平台作用这四个角度进一步解读GEDF的定位和目标,希望把GEDF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发出教育引领者独立专业声音、有较大规模、持续稳定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机制。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一致同意,下一届2024年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将回到上海,由论坛发起单位之一华东师大主办。院长们纷纷表达了对明年论坛在中国上海召开的满心期待,并对下一届论坛的议题和内容提出了宝贵建议。
在都柏林参会期间,教育学部团队还拜访了我国驻爱尔兰大使馆,使馆代办、经商处参赞王家宝,教育组负责人朱喜坤会见了代表团一行。王代办向代表团介绍了爱尔兰大使馆教育组、爱尔兰贸易科技局(Enterprise Ireland, 简称EI)对中爱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的工作,强调了华人教授和专家在促进中爱教育交流合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袁振国主任汇报了我校教育学科近年来的工作成果,特别在跨学科合作、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并重点介绍了基于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与爱尔兰三所大学的教育学院开展的交流与合作。会谈中,双方还就全球化趋势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