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2023恒昌财富论坛杭州站发表主题演讲
栏目:院长论坛 发布时间:2024-08-21

  随着宏观经济波动加大,如何活跃资本市场,促进财富管理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成为金融市场高度关注的一大线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2023恒昌财富论坛杭州站发表主题演讲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财富管理需求将越来越旺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首先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在人均GDP这个经济指标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他指出,去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距离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这个指标门槛已经不远。尽管今年人民币有所贬值,但未来人民币汇率肯定会走高,带动人均GDP指标上升,到2025年“十四五”时期结束时,中国经济发展将接近或初步进入发达国家关于人均GDP的门槛。

  吴晓求指出,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诸多艰难任务——发达国家除了经济指标之外,还有其他社会性指标,包括法制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民众健康程度、医疗水平、教育程度、创新能力,社会公平程度、生态环境等,都构成了发达国家的综合指标。如果要迈入一个发达国家,注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

  在他看来,就这个角度而言,民众财富管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旺盛。但与此同时,市场要珍惜它,要注意它的信誉,让民众相信财富管理是靠谱的。

  吴晓求强调,中国财富管理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是财富管理需求与供应的高度匹配,这涉及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市场化,比如财富管理的资产端业绩成长性从何而来。目前,股票、债券、基金、非标产品等,都可以构成财富管理可配置的资产。但需要注意的是,债券市场尚未完全成为财富管理的基础资产,因为它在银行间市场规模太大,金融机构通常将债券作为流动性管理的一种工具。实际上,债券市场在发达国家财富管理市场是最重要的基础资产。

  “最近一段时期,债券市场表现挺好。原因是资产端其他类型品种不够多,找不到有效的资产,且债券是一个尚可控制风险的资产,尤其是拥有良好信用和足够抵押品的债券。但我们仍要改革债券市场,让它成为全国统一的市场,成为财富管理的底层资产之一。”吴晓求表示,财富管理若仅仅依靠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证券,其收益未必能大幅提升,满足民众财富管理的回报预期。

  他指出,在中国财富管理肯定要配置其他权益类资产,收益率才能上升,比如股票投资。通过实践表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理论而言是比较好的。

  在他看来,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业绩成长性逻辑,其实来自它的不确定性。因为资本市场天生就和科技创新,高科技企业是耦合的,是匹配的,所以资本市场的魅力,在于给那些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科技企业一种很高估值同时,还会给它一个很好的资本支持。

  吴晓求指出,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不确定性,而不是投资确定性。因为投资确定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投资不确定性才是投资的真谛。所以投资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并获取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而权益类投资的业绩成长机理,恰恰来自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企业,以及它的不确定性。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相对低迷,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但缺少对资本市场的正确理解。

  “国内资本市场在初始阶段的主要功能是融资,但当融资达到一定规模后它就会转型,即资本市场的功能就会变化,从一个融资市场变成一个投资市场,这个时候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价值远远胜过融资价值。”因此他建议中国资本市场不应再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而是要为投资者资产成长提供有价值的、高透明度的、可自由选择的一系列股票资产,如此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将逐步恢复提升。

  吴晓求坦言,要活跃资本市场,其改革方向可能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在资产端,向市场不断注入具有成长性的优质资产;二是在资金供给端,资产供给速度需与资金需求保持一个均衡态势;三是在交易端,从交易有利性、便捷性和交易成本等维度提升投资者热情。

  “目前,我们对资本市场的改革,主要在交易端,比如证券交易印花税可能调整(编者注:吴讲线股交易基础上拟允许一股、两股交易等,但我们需关注的是,当前资本市场投资信心不足的背后,是供给与需求失衡了。”他指出。

  他测算,按照已有的规则,每年资本市场从IPO到股票增发、再到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若加上佣金与印花税,这五项基本抽走资金额度约在2.5万亿元人民币。但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与利润分红等,向市场注入的资金不会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在新增资金不入场的情况下,每年国内资本市场会减少1.5万亿元资金。

  “有人会觉得资本市场每年新增资金会超过1.5万亿元,但这要看M2的增长,其实M2的增长与居民储蓄存款是有一个比例,若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规模超过M2增速时,新增资金是没有进入的。”因此他认为,国内资本市场资金进出有点失衡了,若要动员机构资金入场填补这个缺口,那么机构会考虑A股投资的风险收益比,若风险大于收益,他们未必会大举入场。

  此外,动员他们入场,与他们自主入场是两码事。市场需要创造一种环境,能吸引这些大型机构资金与新增资金自愿入场。

  在吴晓求看来,这就需要让新增资金与大型机构看到,A股市场的收益与风险是匹配的,有较高的投资获得感。但目前他们为何没入场,是因为供给端出了“问题”——目前A股市场的供给端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IPO每年新增募资额在8000亿元左右;二是股票增发募资额不低;三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力度大。

  在他看来,要解决国内资本市场供给端“抽走大量资金”的问题,需要在制度设计方面下功夫,一是阶段性收紧IPO与股票增发节奏,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二是建议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股票设立新的规定,比如若上市公司的累计分红金额达到融资额的一定比例,或超过融资额,才能允许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如此上市公司就会给予投资者较高回报,才能更好地改善资本市场风险收益比,令A股市场逐步成为投资市场,而不是融资市场。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若机构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减持股票,很快会将上市公司股价打压到企业净资产下方,迫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无法继续减持,这也是市场约束机制在发挥作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类似的投资者结构,所以我们需要设定一个界限,让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受到一定约束。”吴晓求直言。

  在他看来,只要看清资本市场的问题所在,就能让中国资本市场更好的发展。未来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看到问题,并知道这些问题的原因,再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的各种问题。银河国际galaxy网站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