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十四届校(园)长论坛举行
栏目:院长论坛 发布时间:2024-08-31

  银河galaxy官网4月15日,昆明市第十四届校(园)长论坛在昆明市第十中学求实校区举行。昆十中等6所中学(初中学段)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此次论坛上进行分享,并得到昆明市教育界的充分认同。6所中学的办学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在“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中大范围交流,获得了全国教育专家的高度认可。

  这次论坛的一大关注点,是初中学段的教研实践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指出,初中学段在12年基础教育学段中,处于上下衔接重要地位,但其“豆腐腰”的状态还没有完全改变,原因主要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次论坛突出初中学段,“聚焦新课程新标准学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行动”,对提升改善初中学段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九站)”活动暨“昆明市第十四届校(园)长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昆明市教育体育局主办,盘龙区教育体育局、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昆十中承办。

  昆明市16个县(市)区教育体育局、磨憨—磨丁合作区分管领导和教科研负责人、各初中学校代表、初中学段名校长基地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共计200余人参加论坛。

  全国“初专委”秘书长申军红在受访时表示,本次论坛针对的初中学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后3年,又是中学教育的前3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衔接和桥梁,孩子在这个阶段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人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引导和处理不好,我们经常说的孩子的叛逆和分化,就会在这3年出现。”

  申军红说,初中学段是受教育期间的“豆腐腰”阶段,意思是说,家长通常很重视小学、高中阶段,但恰恰不太重视初中这个阶段,所以特别有必要把这个“豆腐腰”加强起来。初中的课程开发,既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还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既要把国家课程实施好,又要基于学生个性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教育界说的“新课程新标准”,是基于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老师们需要主动学习,按照新课程和新课标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这也是让初中学段“强起来”的关键所在。

  论坛东道主昆明市第十中学、盘龙区新迎中学、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西林分校、盘龙区云才文翰学校和东北师范大学盘龙实验学校6所学校的校长(书记),在论坛上进行了高质量的交流发言。

  6所学校的领导围绕学校文化、课程建设、德育浸润、师生培养等方面分享交流了各自的实践与探索,给参会的学校校长和老师提供了学习、参考和借鉴的具体行动策略。

  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李方、申军红,针对昆十中谢晓玲校长和姜苹书记的介绍,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和点评。专家们现场听取了昆十中“教师沙龙”探讨,参观了昆十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百年文化传承和教学团队的精神风貌,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为,昆十中是一所值得来学习的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教授,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杨斌校长,在线所中学进行了精彩点评。参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表示,通过介绍,在全面了解了昆十中办学理念、特色经验和高质量发展整体架构的具体做法后,结合专家针对性的点评,为自己所在学校如何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提供很好的理念启发。另外5所学校的实践探索也具有很强的新意,值得借鉴。

  盘龙区教体局副局长、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袁蕾表示,本次论坛交流,既有昆十中这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也有刚刚成立两年多的新学校,针对论坛的主题,从各个层面呈现给大家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思考。“当然,重要的不只是校长、书记站在台上交流的这15分钟,更在于我们大家都经历了一个集体研究整理的过程。我们早在两三个月之前就在酝酿准备,围绕着‘双新’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不断对学校经验实践进行梳理,也请了很多专家来帮我们诊断、把脉,我们的校长们少的改了十多稿,最多的改了二十多稿,真如俗话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付出了很多,才有了最终的呈现,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历练,一次极好的培训。”

  据介绍,昆明市自2019年起举办昆明市校(园)长论坛,旨在达成互相交流、共同提升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由盘龙区教体局承办的校长论坛共4届,从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小学学段至初中学段,已形成了3个学段相互衔接的系列论坛。据悉,盘龙区还将继续承办高中学段的校长论坛,并继续渗透和深化校(园)长论坛的影响力。

  盘龙区教体局局长白洁表示,在校长论坛上,可以看见校长们的成长,而透过校长们的成长,又可以看见学校的成长。“校长会想、会做、会说,最后还要上升到第四个层次,就是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模式,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模式,意味着学校的路径选择,要达到的目标,要实现的质量就会变得清晰。一批一批的校长,通过不断地在这个校长论坛的平台上锻炼,其实是经历一种主动和被动相互转换和互相推动的过程。校长们走上论坛的交流平台,把教育思维、教育理念呈现出来,目标变成了行动,行动又指向了目标的达成。”

  昆十中构建出坚持“一核”,指向“三层”,覆盖“五翼”,对标“七向”的“求实”课程体系,以德育工作为主线的成长课程群,以学科教学为主线的基础课程群,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的素养课程群,以艺体特长为主线的兴趣课程群,以家校结合为主线的实践课程群,形成了“五育融合”联动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将创新教学组织作为学校改革的重点,面对“双减”政策带来的“双升”发展需求,打破学科壁垒,焕新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思维、更新教育技术,探索基于情境创设、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注重加强合作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教学和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引导个性发展。通过开设“阳光地带”“认识自己”“遇见未来”等系列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制定科学有效的个人发展生涯规划。

  昆十中通过多维挖掘,构建了文化润德、课程涵德、活动泽德、管理浸德、协同汇德、实践滋德6个方面的浸润路径。学校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学校德育置于校园文化场的创设与营造上,使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功能。

  学校构建了“146实德”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聚焦“做有教养的十中人”这个核心,围绕自我管理、沟通合作、审慎思辨、实践创新4项能力,构建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成长规划、志愿服务、综合素养六大课群,助力学生自信成长。学校还与社会、家庭高效联动,搭建同向共力德育平台。

  新迎中学在以“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中,择取“志”为文化建设的关键字,将志分为三个阶段:立志、弘志、成志。在三个阶段中,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渗透和融入学校的培养目标。

  新迎中学从“生活育德”出发,让学校的每一个活动场景,学生的每一次行为轨迹都成为学生成长教育的课堂。学校在坚守国家课程校本化,努力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用适合学生成长的方式积极推进和探索校本课程化的实践。学校以习惯为抓手,形成学生良好品德为目标,以学生课内外活动及表现为主要内容,以每周、每月、每学期活动为主题,以学生活动的现场及课堂为主阵地,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开展体验式的德育课程。

  目前,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纵贯南北的“三校区八学部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学校探索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即“传承+创新”赓续血脉的文化一体化,“横向+纵向”双线贯通的课程一体化,“统一+特色”百花齐放的资源一体化,把课程、学段、校区资源、社会、家庭、学校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协同的整体,成为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

  课程一体化建设,强调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关联性。纵向连续性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不同学段之间的渐进和衔接,横向关联性是指各个学部课程建设的协同性及跨学科的课程整合。“丰富有机,描点成面”的课程设计思路成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学校实行育人导师制,将“三全育人”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环节。

  在“双新”“双减”背景下,各校区借助自身优势和社会资源,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协同一体化育人,形成目标一致、一校一品的学校特色。

  学校积极创设基于教育生态学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拥有强健体魄、艺术气质和学习能力。学校把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看作一个个教育生态系统,用系统的观点,融合的思维,一方面,把学生放在成长周期中,拉长了时间周期,启迪学生“用未来引领现在的自己”。另一方面,从环境、关系、多维课程和实践活动中,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学生。

  学校用系统的观点、融合的思维高效落实国家课程,同时建构校本生态课程,将学校、课堂还原生活的样子,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盘龙区云才文翰学校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探索在“双新”视域下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前提下,开设符合学校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课程构建,从以学校办学理念为目标,以德立人为基本原则,以智慧人进行课程规划,设计及评价4个方面,通过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的活动项目建设,微观层面的活动课程设计、实施及评价,进行核心素养的活动体系构建。

  在“双新”视域下,学校开发了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了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盘龙实验学校成立于2020年8月,绝大部分老师是面向大学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新学校、新教师。学校狠抓卓越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通过教学研究、教师发展、校本科研来落实。

  学校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校长带领各个学科组集体备课,加强课前研究,提升对新课标、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水平;通过每天抽课两节,录播研究,加强课中讲学研究;通过每学期校级青年教师主题式教学竞赛,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通过党员先锋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每天的“三字一话”日常训练,锤炼教师的基本功。

  校长们的发言中有很多高频词,比如说一体化建设、系统工作方案,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好学校等于好校长+好管理+好文化。好学校的标准有很多,概括成5句话:“文化深入人心,管理做到极致,课堂事半功倍,价值凝聚精神,数据支撑成长。”

  好校长的标准:有想法、有办法、有说法。这三个标准都达成的话,就是教育家型的校长。

  好管理的标准:任何好学校,好成绩都是管出来的,不是榨出来的。好的管理关注绩效和人心,关注结果和过程。

  好文化的标准:合理性、合法性、合用性。合法性来自两个方面,上级的认可,还有全体成员的认同和拥护。

  好学校的标准:就是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校。对于单体学校而言,它有3个特点:文化地图清晰、价值贯穿、群体团结紧密。对于教育集团,由多个单体学校组成一个教育发展的共同体,如果每个学校都是价值驱动型学校,那么教育集团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文化区。这样的文化区多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就充分形成了。

  几位校长分别从多个维度,分享了各个学校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反映出各个学校在追寻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出的坚实足迹。

  第一是使命。学校树立了怎样的使命,就会形成怎样的办学责任、质量观念与行动方向。新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与学校行动,需要每一所学校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使命,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第二是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方向,育人目标是办学的目标。学校的办学使命必须体现在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上,才能把使命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进而转化为高质量的学校行动。

  第三是教师。教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支撑。学校使命、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关键在教师,我们需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情怀,有本领,高境界,大格局,宽视野”的教师。

  第四是资源。资源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其核心就是教师和学生。开发学校人力资源的关键,是激发教师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五是一体化。学校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全面提升和整体变革。高质量教育需要提高一体化水平。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