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galaxy官网昨天上午(4月11日),“新闻坊+”全媒体民生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新闻坊》将从一个简单的民生电视新闻栏目,蜕变成一个集电视、新媒体、线下服务等多维一体的全媒体专业民生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上海的电视新闻始终不忘初心,走出荧幕为百姓服务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
2016年7月,一位孕妇来沪分娩,孕妇的妈妈特意从外地赶来上海,准备陪产。结果,这位“准外婆”刚到上海,就走失了,家人遍寻不着。万分焦急之下,孩子早产了1个月。后来,家人联系上了《新闻坊》节目组,并通过节目发布了寻人信息,当天晚上,救助站就联系到了产妇家人。如今,孩子已经2岁,和外婆最要好。
这样寻人信息,每天都在《新闻坊》的电视上滚屏发布二十条以上,据节目组统计,“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10人左右通过‘寻人寻物’平台,重新和自己的老同学、老朋友取得联系。”SMG融媒体中心通联新闻部主任魏颖表示,“除了通过电视之外,每周在微信上发布的寻人信息则超过100条。”正是这样大量“寻人寻物”需求的背景,节目组通过研发,在“新闻坊+”平台打造出了一款上海滩“寻人神器”。
此前,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微信平台,需要后台的工作人员时刻留意反馈信息,王郁岑作为《新闻坊》的新媒体主编,她说从前难免会在大量的回复中,漏看一两句关键的回复,功亏一篑。“现在有了新的平台,观众发布完寻人寻物的信息后,可以在‘留言讨论区’,直接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回复,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寻找进程,从中发现线索,加快寻找速度,提高寻找效率。”
“当然,在这样全新的平台下,对我们幕后的工作人员来说,还是一样要尽心尽力的。”王郁岑说,“在信息发布上平台之前,我们要反复核实信息无误;信息发布之后,我们也不会不管,依然会调动各方资源,帮助市民寻找成功。”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这一平台已经没有地域限制,如今的“寻人”已经跨出上海,走出国门。王郁岑说,“去年11月,一位荷兰女孩来沪寻亲,尽管《新闻坊》全程跟拍,电视端和两微平台均做了全面深度的报道,遗憾的是,女孩没能如愿找到自己的双亲。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再次点燃了女孩的希望。”
从整个“平台”的角度来看,既然是为民生服务,其中包含的项目还有很多,“寻人寻物”只是其中之一。此外,平台上还会推出“公益打卡”“城事晚高峰”“市民议事厅”“我寻王汝刚”“微课堂”等各种互动功能。
昨天,和“寻人寻物”首批上线的,还有“市民大爆料”这一功能——这个小程序,将原本分散在公众号内的爆料、求助、投诉渠道集中到了一个全方位的新平台。“以前,观众发现了一个新闻线索,如果要爆料的话,需要拍摄回去,编辑之后才能提交上来。”王郁岑说,“现在就方便了,大家看到新闻线索,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就可以拍摄,传送上来,节奏更快了。”有了大家的帮助,新闻一定会更精彩。不过,王郁岑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后台的工作人员会反复核查。
全新的平台,精彩的绝不止是这些功能,还有不断推出各种线下活动。事实上,近几年,为了让电视节目走出荧屏,和观众更近距离的互动接触,上海电视新闻人也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大家知道,《新闻坊》已经开播16年了,我们一直坚持的就是‘坊间冷暖,上海温度’。”魏颖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也在寻找‘新闻坊+’的方式,期待老品牌焕发新的光彩。”尤其从2016年改版以来,线下活动始终未断,像 “新闻坊小记者暑期训练营”“大家讲白相——新闻坊宝宝沪语秀”“春节、国庆抽大奖”“绿色星梦想”等已经成为季办性活动,在市民中也有了一定的人气和影响力。这些活动信息,将会通过平台定期发布。
上海电视新闻正需要《新闻坊》这样的魄力,线上线下同步升级,从一个新闻栏目发展成一个接地气、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服务平台,见证这座城市的蜕变,也映照着城市里每个人的生活点滴。上海电视新闻,不只有新闻,还有坊间的冷暖,上海的温度。(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