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南翔镇这个村喜提国家级荣誉!!
栏目: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24-05-22

  银河官方官网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本市有崇明区横沙乡、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

  永乐村将“一网统管”视为村居的“微脑”,把乡村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探索具有永乐村特色的智慧治理新模式。

  抓好道路乱停车管理、智慧养老管理、垃圾偷倒和防汛、消防安全管理等,打造适合村情实际需求的物联网软件功能,从而提高乡村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管理服务智能化转型,努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村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芦胜村创新性探索“芦胜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志愿服务作基础,通过实践形成“理论宣讲、乡村保洁、创全行动、文化传承、关爱孤老、邻里互助”为重点的志愿服务体系。设立“九长”队伍作为两委班子团结服务村民的主要共治力量,反映百姓需求、讨论建设难题、解决农村问题。通过党组织、村委会、志愿者三位一体,提升基层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和共治,调动村民参与热情,实现村庄“长效管理”。

  该模式投入少,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目前6个村民小组已实现美丽乡村志愿者和“九长”队伍全覆盖,并以点带面形成了覆盖整个浦锦街道的“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模式”,9个行政村志愿者人数已达1420人,参与家庭占比高达40%,基本形成农村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新模式。

  加强党建引领,建立“五福”生态基金制度,构建“横沙竞美”督导激励机制,形成“移风易俗”动力机制。并以“五福”基金为牵引有效整合“五福”基金制度与党建微网格等系统,推动自治、德治、法治以及智慧治理相融合,为乡村治理提供可靠的激励和动力。

  坚持为民情怀,以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1+1+1+7+11”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助老爱幼”服务职能,统筹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形成更为便捷高效的基层管理服务。

  实施精细管理,打造乡村智慧治理平台,构建主体责任体系,深化“一网统管”,促进乡村智慧治理体系协同主体责任明晰化,持续加大摆渡船技术改造,提升乡村应急保障力度,以织密基层网格为脉络,筑牢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和技术保障。

  赵桥村以桃产业远近闻名,赵桥村党总支部与大团农业服务中心、合作社共同成立“田间教室”党建服务点。按“订单式”模式提取村民需求,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困境,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业发展,通过品桃节”“采摘节”“桃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带动农产品产业发展,做强做好桃经济。

  打造赵桥天网,实现24小时轮巡及定点定时监控。配备23名调解志愿者,形成“流动调解室”,缓解基层矛盾。组建群防群治巡逻队伍,构筑基层防范工作的“铁三角”。以组为单位划分成23个网格,确保将困难和矛盾及时有效地化解在网格里。筑牢综治基础,共建平安社区。

  待泾村立足实际,多维度创新,积极发挥基层党员的特殊作用,激发村民自治热情,因地制宜、因情制宜,探索构建村级事务自治、村域管理共治、乡村文明德治、辖区秩序法治、科技赋能智治的“五治一体”乡村治理新格局。

  建立多层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延伸到村组,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捷度。深化“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综合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构建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村庄建设。

  新源村以党建项目做强特色品牌。通过开展项目化党建,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深化村级治理的不同模式,精心设计党建项目“微课堂”,由微讲堂、微沙龙、微公益、微故事、微摄影组成,精准对接党员、群众的需求,创新方式方法,并将“微课堂”搬进各网格,使党员联系和服务村民有了新的载体。

  新源村以法律为准绳,在提升村级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上选点突破,精准发力,不断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提高农村法治管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中步村在原睦邻点的基础上探索自治品牌——巷心·客堂间,通过发挥党建引领、政府参与、村民自治的形式,鼓励利用村居民自有住宅,经规范化布置后成为周边老百姓民主管理交流、民生政策“接地”、民情信息收集、民风道德传播的场所,推动治理重心向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探索更加可及、更加方便的服务。

  作为上海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智慧乡村”样板单位,在产业创新上积极寻求突破,不断探索科技赋能新领域,将“智慧+”延伸到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多元覆盖,让村庄治理可视化、村务服务高效率,增强村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四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完善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制度,健全法律公共服务体系,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

  围绕“贤文化”建设,开展“寻家风,树家风,晒家风”等的“齐贤修身”主题活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构筑集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枢纽型为一体的文明实践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深了广大群众对社区建设和服务理念的认识,增强了对社区管理的认同感、获得感。

  迎龙村积极开展“红色代办”服务体系,党建带头,组建代办团队,划分红色网格,做到服务对象全覆盖,代办内容全覆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挂牌成立“红管家”物业,建立起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分工体系,截至目前共处理600多起维修申请,满意率100%。

  打造数据化信息管理模式,搭建“数字民情日记”平台,实现村情民情信息化管理,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村委工作人员网格化分组,入户采集民情数据,整理归档,从而有效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极大程度地缩短与民众的互动距离,实现了向“智慧服务”的转变。

  虹桥村以迎办花博为契机,依托紧邻花博会主会场的区域优势,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抓手,深化党建与产业健康发展、深度融合,努力构建田园民宿和特色花卉“两翼齐飞”的产业互动格局,持续带动虹桥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协同推动村民自治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议两公开”制度鼓励乡贤和致富带头人以及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议事活动,提升虹桥乡村治理中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水平。党员积分制和党建微网格,既提升党员带头模范的动力,还配合文明实践站、庭院学堂以及睦邻点、姐妹微家等平台,提升法治、德治水平。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