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涓涓细流汇聚成海
栏目:本院刊物 发布时间:2024-10-24

  银河官方官网记得那年,为了参加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选拔考试,我提前结束了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访学。也就在那儿,我参加了几次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活动,在与中美国朋友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兴趣,这是我最初对孔子学院模糊的认识。

  我要赴任的孔院是一所新的孔院,为了准备孔院的揭牌仪式,我和3位志愿老师还没过完2012年的国庆假日就出发了。我们都不会说当地语言——匈牙利语,而当地人很少讲英语。在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时,我们借助百度翻译确认要买的物品。交通方面,我们从宿舍到位于市区的孔院,需要先坐公交车,然后转乘有轨电车,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公交车班次间隔很长,错过一班就要等很久。因此,我和同事们总会一早就出门,在站点等候,上了公交车也不敢松懈,眼睛不停打量着周边,同时紧张地听着车上的报站信息,努力识别要下车的站名,以防出错。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为了方便后续交流,我们开始学习匈牙利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然还难以使用匈牙利语进行交流,但在商场和菜市场足以自信地付费或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就是在各种尝试中,我们兢兢业业地开展孔子学院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如何与当地大学的教务系统建立联系,让全校师生获得中文课的信息;如何与当地的中小学建立联系,采用何种方式提供中文课程;如何组织一些活动,让当地民众知晓孔子学院的存在;如何开设并举办HSK考试;如何参与塞格德大学的文化活动、参与赛格德市的大型活动进行展演……一次次的活动,从观看到参与,从陌生到熟悉,孔院的朋友圈就这么扩大了。这也是我们日后成功举办大型活动的秘诀:2014年9月首届孔子学院日时,孔院在市中心组织了一场持续8小时的演出和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孔院的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两年后,孔院的教学点延伸到赛格德之外的3座城市,其中布达佩斯市就有3个教学点。我们也迎来了中文教师和新的志愿者,志愿者教师一年一换,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确保中文教学的连续性和优质发展等又成为新的课题。

  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每日都好似在与时间赛跑。渐渐地,到孔院学习的同学多了、访客多了,邀请孔院参加活动的信息也多了,孔院活动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有老人也有孩子,他们开心的笑容和满足感也深深打动着孔院的工作人员,大家就这样忙碌并快乐着。

  2014年10月任期结束后,我带着满满的获得感回到学校。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有时间做自己的科研,但从无到有建设新的孔院是一种难得的经历,这是与访学截然不同的一种厚重体验。

  201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已建成7所孔子学院,学校成立了孔子学院工作处。就这样,我与孔子学院又一次连接,再次进入孔院的工作节奏。随着对各家孔院的了解,我对孔院的认识也在加深和拓展。每一家孔院的中文教学和文化活动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家孔院也都有各自的挑战和发展路径,每一家孔院的院长和老师们都在积极与当地学生和民众进行各种互动。同时,孔院也在为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贡献,如学校增设了新的语种——匈牙利语和乌兹别克语,国内的学生团体借助孔院平台,到有孔院的国家进行田野调查,相关院系与海外孔院轮流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国内外大学的各种合作和交流也在加深和拓宽。学校的孔院数量很快从7所发展到10所,每年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期间,会举办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会议,各孔院的外方大学校长、中外方院长与本校相关专家相聚一堂,畅谈合作。

  2021年6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承办《孔子学院》多语种期刊,并于当年复刊。2022年《孔子学院》编辑部成立。复刊的同时,在基金会的指导下,编辑部与原承办各语种刊物的孔院联系并建立新的合作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国际中文教学。

  在众多专家的指导下,目前《孔子学院》主要设有四个栏目。“文化视窗”主要介绍中国各地特色文化和非遗物质文化传承等,帮助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各地的特色和生活风俗;“当代中国”旨在呈现各地最新发展,内容涉及不同的行业,同时关注年轻人的喜好或当下的流行和时尚,讲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汉语学习”聚焦国际中文教学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介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和分享、中文学习策略与技巧、中文学习资源和HSK考试等;“孔院链接”讲述孔子学院和孔院人的故事或是留学生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孔子学院》在服务国际中文教育的同时,力求讲好中国当下的发生的故事,讲好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故事,竭力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孔子学院》多语种期刊的编辑流程较为复杂,环节多,流程长,仅在编辑环节就分采编部和译审校部:前者主要负责策划、组稿和编辑审稿,后者负责各相关语种翻译、美术设计、排版和三校。期刊稿件主要有3个来源——自由投稿、国内组稿和海外合作伙伴稿件。此外,该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还表现在各种协调、质量监控和时间进度把控:如何保障与海外合作伙伴沟通顺畅、确保各环节保质准时,以完成每2月一期11本的编辑任务。最难的是,期刊的读者对象以海外的中文学习者为主,面对这么多不同国家的读者,内容怎样筛选,如何满足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文的需求,这就要求编辑部在策划阶段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此外,稿件的撰写亦需从读者视角切入,突出故事性、叙事性和文化性,要体现大家小话的风格,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的话语体系。这些认识说着容易,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这给稿件的编辑加工也增加了很多困难,编辑积极与作者联系,进行修改和调整。在版式设计、在图片选择等方面,编辑部也在积极尝试,不断创新。

  当一期期的院刊出现在2023年世界中文大会上时,老孔院人像是见到了久违的朋友般激动,新孔院人觉得院刊很精美,通过一幅幅画面,他们可以了解各地风俗和特色,获得当地的最新发展和流行时尚的资讯,当然还有美食和旅游方面的信息。在2024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2023年出版的3个语种的院刊入选“优秀期刊推荐”,进一步发挥出院刊作为孔子学院品牌矩阵重要构成部分的影响力。

  在每期的采风过程中,我们有幸接触到更多分布在五大洲的孔子学院,聆听了更多国内孔院人的故事,他们以各自独特的面貌和情怀上演着“和而不同”“和谐与共”的画面:孔院将更多的人联接在一起,民心相通的交流和交融,不论何时何种环境,它一直散发着人文的光辉,可能时弱时强,但都温暖人心、深受欢迎。

  从2004到2024,孔子学院转眼20岁了。回首过往,我与孔子学院的缘分也已长达12个春秋。孔子学院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我的许多时间、精力乃至科研都围绕着孔子学院展开。然而与国内外许多资深的前辈相比,在全球孔子学院的大家庭中,我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员。这20年来,也正是无数像我这样的一滴滴水汇成了孔子学院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外众多献身国际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孔子学院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孔子学院这个大家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和杰出人才。

  正如孔子学院官方公众号每日发布所言,在全球孔子学院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在发生,上演着各种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同时,每年也有很多学生到中国学习或参加夏令营和“汉语桥”活动,每年都有很多访问团来到中国,每天也有很多人因为在教中文或在学习中文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是这样的人群和活动默默推动着中国与各国人民相知、相通和相亲。面对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我相信,涓涓细流终有汇入大海的时刻。孔子学院正年轻,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