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科技魅力无限 成果作用喜人
栏目:成果介绍 发布时间:2024-09-19

  该频率标准装置频率锁定可靠,运行稳定,实现的频率稳定度指标1秒优于3×10-14,千秒-万秒优于5×10-15,其中1秒频率稳定度超过国际上已报道的最好结果,万秒频率稳定度为国际上首次给出。通过飞秒光梳测得的532nm激光绝对频率值最接近国际推荐值。上述指标和结果,创造了目前可见光波段内分子光频标的最高稳定度,位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前列。

  作为一项基础研究,该成果可为科技发展和工业应用提供多种溯源服务和计量保障。如通过光纤网络传递,一方面可经飞秒光疏频率综合器,建立光频与时频基准之间精准的直接相干连接,另一方面可高质量连接用户端实验室,实现频率稳定光源的连接和共享。该成果还可为飞秒脉冲光疏的研究提供同时具有极高短期频率稳定度和足够激光功率的光学频率测量对象。该成果特别适用于对激光频率质量,频率控制和调谐范围有较高要求的科研领域。

  该项目是复现国际单位制长度基本单位“米”定义,构成长度计量体系的基础之一,填补了我国的国家长度基准在532nm和1064nm波长上的空白。特别是研究了碘稳频532nm光学频率标准的物理和技术,突破了国外532nm光频标研究小组采用外购商品激光器作为光源的一贯做法,独立自主完成了包括一种新型半非平面单块激光器在内的整个实验装置的研制,达到了最接近国际推荐值的激光绝对频率值,巩固和提升了我国自主的长度基准水平,为国民经济多领域提供了更准确的溯源服务和计量保障。

  该项目花费了近10年时间,在长度计量、飞秒脉冲光梳频率综合、超精细光谱和光钟研究等方面获得了成功应用,为基于光频的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及其测量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它同时还结束了我国单块激光器依赖进口的局面,对超稳定激光器和计量科技的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

  亮点推介:世界电阻基准量值因此向中国看齐

  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项目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钟华院士带领的课题组,经过17年的刻苦攻关,建成的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此项基准的建立使我国电学计量站在了世界的顶峰,世界电阻基准量值因此向中国看齐。

  该项目具有多项独创性的成就。如在国际上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量子化霍尔电阻量值与器件的形状无关,证实了量子化霍尔效应对器件形状的普适性;提出应用导电材料制作检测线圈骨架,形成自然的涡流滤波器,提高了测量系统的稳定性;阐明了安装低温电流比较仪的杜瓦瓶中氦气气压的波动是引起测量结果分散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针对此问题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氦气气压波动而造成的分散性减小了一个数量级;克服了低温电流比较仪的比例绕组匝数增加时会产生电流跳跃的难题,把匝数从国外的2065/16增加到16133/125,信噪比因而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增加比例绕组匝数后可选择更接近理想的比例值,比国外所用的比例值的误差减小了几十倍;用独到的整体校验方式证实课题组研制的低温电流比较仪的不确定度为10-10量级。所建标准的不确定度仅为10-10量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量子化霍尔电阻装置完成以后,已为我国的计量体系和电子、电力、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实际应用部门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数据,满足了国内电学计量量值及其他相关计量量值溯源的高准确度需求,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达到了10-10量级的水平,世界第一,确实杰出”。

  点评人:因发现分数量子化霍尔效应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崔琦教授

  亮点推介:实现长度基本单位自主实现量值溯源

  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是二十世纪末出现的新一代光学频率测量技术,它只用一台锁模飞秒激光器就实现了微波频率和光学频率的相干链接,给光学频率测量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突破。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占军、王强等研究人员历时4年,研制完成的我国第一台飞秒光梳测量装置,不仅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溯源到铯原子微波频率基准的绝对光学频率直接测量,还首次标定了国家激光波长基准碘稳频633nm氦氖激光器和532nmNd:YAG(掺钕元素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的绝对频率。该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10-14,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最新科研成果改写了我国长度基本单位“米”不能独立自主实现量值溯源的历史,填补了我国绝对光学频率直接测量能力的空白,彻底改变了国家长度基准必须依赖国际比对实现量值溯源的现状;实现了光频和微波的高精度直接链接和不同光学频率标准之间的高精度链接,在健康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飞秒光梳只用一台锁模飞秒激脉冲光器就实现了微波频率和光学频率的相干链接,极大地简化了测量装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因此彻底取代了传统的谐波频率测量链。德国MPQ的T.W.Haensch教授和美国JILA的J.Hall博士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2002年开始飞秒光梳课题研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完成了飞秒光学频率梳测量装置并测量了国家激光波长基准-碘稳频633nmHe-Ne激光器和碘稳频532nmNd:YAG单块激光器的绝对频率,填补了我国绝对光学频率直接测量能力的空白,解决了我国长度基本单位“米”不能独立自主实现量值溯源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项目全名:《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最高肯定: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亮点推介:提高了我国标准的总体质量水平

   推荐性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规定了标准编写的最基本的技术准则,使标准编写有章可循,所以也被称为“标准的标准”,是全面指导我国标准编写的基础性国家标准。

  2008年,最新版的1.1被评为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这项标银河galaxy官网准首次发布于1981年,已经过4次修订。这项标准语言表述清楚、明白准确,结构编排合理,为标准编写者提供了清晰的编写思路。这项标准的最新版本具有明显的创新点,适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编写标准提出的新要求,适合了编写贸易型标准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该标准发布后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其实施的特点是:标准与相应宣贯教材同步出版,及时快速;标准编写模板的同时推出,进一步推进了新标准的实施,满足了广大标准化工作者的需求。标准和有关教材的发行量在中国标准出版社相应出版物中名列前茅。标准发布后,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学习标准编写的热潮,提高了我国标准的总体质量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是编写标准的标准,是每一个标准起草者编写标准的必备工具,是最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

  这项标准的重要性体现在,我国所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都要按照这项标准的要求编写,所有的标准都与这项标准密切相关。这项标准集几十年我国标准化工作者编写标准的经验和智慧,吸收国际标准编写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我国标准制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这项标准颁布至今,得到了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各企事业机构和广大标准化工作者的认可和应用,受到普遍欢迎。这项标准在我国得到非常广泛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标准的总体质量水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项目全名: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

  建立独立自主的时间频率计量体系关系到国家基础科学、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核心利益。1967年基于铯原子基态超精细能级微波跃迁辐射的原子秒定义取代了传统天文秒。从此,利用铯原子基准钟复现秒定义,成为时间频率计量体系的溯源源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时间频率基准装置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该院开展了铯喷泉钟驾驭氢钟产生NIM原子时的实验,以这种新方案产生的NIM原子时不确定度优于2×10-14。铯喷泉钟校准NIM守时钟组,在平时提高NIM原子时在国际原子时协作中的权重;非常时期NIM4钟可以独立校准NIM原子时,保障中国时间频率体系独立准确运行。NIM卫星导航是时间频率计量最重要的应用。目前中国军队正在研制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NIM研制的可搬运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将为北斗原子时提供溯源,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

  NIM4铯喷泉钟的研制成功推动了中国实验冷原子物理的发展,表明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标志着中国成为国际少数具有独立完整时间频率体系的国家之一。

  时间频率是国家计量体系的基础量值之一,关系国计民生,国防安全。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计量院研制成功锶原子喷泉钟系列,为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时间频率体系提供了源头基准。

  锶原子喷泉钟是20世纪末期出现的最新一代微波频率基准,集中了物理、微波、电子、激光、真空等一系列先进科学、技术和工艺的最新成果。

  中国计量院研制的锶原子喷泉钟指标已达国际先进,使我国时间频率计量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标志着中国在建立完整独立的时间频率体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项目全名:石化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体系研究和工程应用

  研究机构: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单位

  最高肯定:无(项目结项时间较晚,正在申报中)

  该成果以承压类成套装置为研究对象,经过大量的工程试用、数据积累和研究分析,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技术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基础数据库。与国外相应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包括引入制造质量修正因子、以剩余寿命代替设计寿命、对局部减薄因子采用极限分析理论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涵盖多种典型炼油和化工成套装置的基于风险的检验指导技术文件。通过评估方法、数据库与技术文件的整合集成,初步形成了我国的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方法体系,改变了我国在RBI技术领域被国外方法和技术标准垄断的局面。

  应用该成果,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200多套重要装置进行了设备损伤模式判别和基于风险的检验,找出了设备的薄弱环节和管理重点,使检验更加具有针对性,消除了明显的安全隐患,保障了装置的运行安全。仅其中的一套燕山石化乙烯裂解装置由于实施RBI检验就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课题成果的工程应用总经济效益已经超过20亿元。

  该成果还提出了完善当前承压设备在役检验法规标准体系的框架建议,为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了技术支撑。2009年正式实施的国家法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已经采纳本课题研究的RBI技术方法,为将来这一成果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了范例和技术依据。

  这一研究成果所提交的初步技术方法体系,体现了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的原则,与国外相应方法相比,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将为保障我国石化装置承压特种设备的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了从普遍的、定期的、规定性的检验到针对性的、必要的科学检验的发展;从盲目为了发现“一般缺陷”到重点监控“危险缺陷”的科学发展。同时,该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于风险的承压设备定期检验规范体系。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以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购高效节能产品。

   图为十一期间,游乐场所迎来大量游客,这些游乐设备的安全正是特设监管的重点。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杜吟、杨蕾、史玉成撰稿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王嘉摄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