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galaxy官网2013年下半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本次调查依托分布在全国的654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进行,覆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域基层单位的各类科技工作者群体,共发放问卷36000份,回收合格问卷34196份,有效回收率95%。
● 科研成果形式多样,有论文、专利、应用技术成果、科普文章等,目前成果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
● 43.7% 的科技工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平均4.46 篇。30 —39 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发表SCI 论文的中坚力量。
● 拥有专利的科技工作者和专利平均拥有量比2008 年有所增加,企业和高校是专利产出的主力军。
科研成果是指科技工作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和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是衡量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科研成果形式多样,包括学术论文、出版著作、会议论文、专利、应用技术成果、内部研究报告、科普文章等。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保持增长趋势,但成果的实际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学术论文是当前数量最多的科研成果形式。调查显示,近三年来,43.7% 的科技工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平均论文数为4.46 篇,是各类科研成果中数量最多的,但比2008年的调查结果有所下降。在发表论文方面,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比例最高约为85%,平均论文篇数最多(超过6 篇);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还包揽了大部分高质量论文,平均发表SCI 论文分别为1.67 篇和1.28 篇。调查还显示,30 —39 岁的科技工作者平均拥有0.88 篇SCI 论文,高于其他年龄组,这表明30 —39 岁的科技工作者是高水平论文发表篇数最多的人群,是科研创新活力最旺盛的阶段。
二是拥有专利的科技工作者数量较2008年明显增加,中部和东部地区专利增幅较大。调查表明,14.1% 的科技工作者获得过专利,平均拥有量为2.44 件,其中与原始创新密切相关的发明专利1.19 件,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为1.09 件和0.09 件,国外专利0.04 件;与2008 年调查结果相比,获得专利的科技工作者比例增加4.6%,平均专利增加0.28 件。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和中部的专利数量增幅较大,获得专利的科技工作者比例分别增加5.6% 和4.5%,平均专利拥有量分别增加0.30 件和0.32 件,均高于西部的增长。
三是企业和高校是专利的主要生产者,但二者的专利类型各有侧重。调查表明,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平均专利拥有量最高,其中,中小企业平均拥有量为2.58 件,大型企业为2.53 件,紧随其后的高校为2.52 件,均高于其他类型单位的科技工作者。但是,高校与企业的专利类型各有侧重。高校科技工作者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66 件,远高于企业的0.90件;而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科技工作者平均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47 件和1.41 件,高于高校的0.74 件。
四是低学历、低职称科技工作者在应用技术成果上的表现并不差。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农业和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工程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等都属于应用技术成果,其中,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最主要的成果形式。调查显示,在拥有应用技术成果的科技工作者中,27.5% 来自科研院所,21.1% 来自大型企业,远高于高校的16.8%。此外,大专学历的科技工作者平均拥有应用技术成果2.24 项,与本科学历的2.32 项、硕士学历的2.26 项和博士学历的2.39 项差异不大。同样,无职称的科技工作者平均拥有应用技术成果2.34 项,高于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平均应用技术拥有量,与副高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的差异也不大。
一是技术推广人员和中学教师等人群发表论文情况比五年前有所退步,但数量仍然不少。与2008年调查数据相比,近三年科技工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的比例下降了8%,人均发表量下降了0.19篇,其中技术推广人员和中学自然科学教学人员发表的论文大量减少。调查显示,33.8%的技术推广人员最近三年发表过论文,比2008年减少15.6%;中学自然科学教学人员发表论文的比例为28.8%,比2008年减少11.1%。可见,上述两类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的情况较五年前有所退步,但绝对数量仍较大,保持在30% 左右。
二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看重的成果形式是新技术新产品,不应以发表论文来衡量其贡献。不同职业的科技工作者看重不同的科研成果,工程技术人员最看重新技术、新产品。调查显示,60.7% 的工程技术人员看重新技术、新产品,57.2%的技术推广人员也看重新技术、新产品,均高于大学教师;而大学教师更看重的是学术论文,其比例为56.4%。因此,不应以大学教师看重的成果形式来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产出。
三是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科技人员获得专利授权的情况并不占明显优势。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并不是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调查显示,大型企业科技工作者近三年获得过专利授权的比例为19.8%,仅比中小企业高1.7%,而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人均获得专利2.58 件,高于大型企业的2.53 件。即使在企业侧重的实用新型专利方面,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人均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1.47 件)也高于大型企业(1.41 件)。
一要重视30 —39 岁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工作。30 —39 岁是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最具创新活力的年龄段,应更加关心和爱护40 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向他们倾斜更多的科研资源和发展机会。要设立更多相互衔接配套的青年科技计划和科技奖项,力争覆盖其科技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进修与国际交流机会,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二要构建符合不同类型科技工作者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步走出“论文为王”的评价误区。不同类型的科技工作者从事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应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发表论文为导向的评价方式逐步统领了我国科技活动的诸多领域,无论是技术推广人员、中学教师,还是医生等职业,在晋升职称时都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而发表论文原本不是他们的工作职责,很多人迫于职称评审等考核压力而发表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尽管近年来政府强调科技成果要分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仅以论文为导向的不合理的科技工作者考核体系,但调查数据显示,要彻底扭转“论文为王”的导向还需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要更加重视企业对国家财政支持科研成果的吸收转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专利和应用技术成果是企业的主要成果形式,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企业应更加重视专利和应用技术成果。由于高校在基于原始创新的发明专利产出上具有优势,企业应通过与高校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知识流动和人员流动,切实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专利产出水平并不比大型企业差,应用技术成果产出能力甚至还略高于大型企业,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等特点,在吸收高校研发成果,特别是基础研究成果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国家应设立类似于美国政府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帮助中小企业消化吸收高校在公共财政支持下的研发成果,以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
四要关心低学历、低职称科技工作者,设立专门奖项以鼓励其创新。调查发现,在应用技术成果产出方面,企业里不同学历和职称的科技工作者产出水平差别不大,应充分发挥低学历、低职称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国家应针对该群体设立专门奖项,以鼓励更多普通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M].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著.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产业 工业化 数字化 人才 创新创业 颠覆性技术 科技指标 科技政策 前沿技术 知识产权 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