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提出的“关于改革高校科研项目课题管理制度的提案”收悉,经商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社科院,现答复如下:
在我国科技计划体系中,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政府中的非教育部门、企业和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并无立项职责和科研经费预算。近年来,按照《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文件精神,教育部积极会同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共同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系列改革措施落实。
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已整合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纳入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了一系列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机制。目前,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公开和痕迹管理,除涉密项目外,所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相互衔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设计上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升级。比如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凝练形成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促进了产学研深度结合。
按照中央科技计划(项目、基金)管理改革和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的要求,各地区要参照精神、结合地区实际,加快推进科技计划、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教育部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工作的指导。
在新的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下,项目的设置管理主要是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如国家战略需求、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和科技创新规律,项目的遴选主要依靠专家评审等学术评价,考虑的是项目申报者学术水平的高低。下一步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项目管理部门将进一步提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的科学性,完善项目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公平、公开、公正”。
1.在指南编制发布方面,科技部牵头建立了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各部门共同组织专家编制指南,并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然后通过审核评估后公开发布,并同步公布指南编写专家组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以及形式审查责任人,从源头上做到公开透明、责任明确。
银河galaxy官网
2.在项目申报方面,线上线下同时公开发布申报通知,实行项目在线公开申报。实行项目申报资格审查制度,项目评审前对申报资料不齐全、申请人资格不符合、申报内容不规范的申报项目取消申报资格并及时对外公布资格审查结果。
3.在项目网上评审方面,严格执行项目评审相关信息保密制度,加强痕迹管理。实行项目在线匿名评审,项目评审系统根据项目申请书内容和专家的研究方向随机进行匹配。对项目评审结果及时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公开透明。
4.在专家队伍管理方面。建设稳定的评审专家队伍,建立并定期维护评审专家信誉档案,不断加强评审专家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严格执行评审回避管理要求,建立对评审专家回避情况的督查机制,强化评审专家信用管理,探索建立评审专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信誉档案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评审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建设。
5.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强化信息系统支撑,确保项目管理的各项决定有据可依、各项操作有迹可循并能追踪到责任人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专项的形成、年度与中期管理、动态调整、监督评估,以及项目的立项、资金安排、过程管理、验收与跟踪管理等全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全程留痕,做到“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有关部门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完善监督制约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教育部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制定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系统设计了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体系。科技部牵头建立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制度,对科技计划开展“全程嵌入式”监督,对纳入严重失信行为记录的责任主体,在后续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中对其采取限制性措施。自然科学基金会持续加大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执行过程中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2016年审议案件75件,处理相关责任人91人,同时撤销已获资助项目33项,取消70人1-7年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给予3个依托单位内部通报批评、谈话提醒等处理。
作为高校科教结合、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术规范教育和优良学风建设,编印《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同时,积极推动将科学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术界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净化,在学界内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文化氛围。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200余所高校设立了与科学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700余门,100余所高校编写了与科学道德相关教材读本300余种。
下一步,相关部委将继续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优化整合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教育部将继续深入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组织高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凝练战略目标,落实战略举措,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