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更在“死亡寻呼”后
栏目:历史机构 发布时间:2024-09-27

  银河官方官网决定战争边界的,是技术手段,还是道德底线日的黎巴嫩寻呼机和对讲机爆炸事件举世震惊,在引发对道德底线质疑的同时,似乎也标志着一种“新技术战争”的悄悄来临。

  8月以来,黎以关系持续紧张,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以实现6万北部边境居民重返家园为由,在北方开辟“第二战场”,对黎巴嫩实施了全方位、立体式打击。信息战、情报战、认知战与科技战等成为此轮黎以冲突的新特点。黎巴嫩已成为中东地区新的暴风眼,并持续引发多重危机。

  通信设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但在黎以冲突中,却成为军事对抗的武器。也可以说,“死亡寻呼机”事件,打开了一个新的战争领域。

  对于黎巴嫩通信工具连环爆炸事件,以色列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但是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在寻呼机、对讲机上做了手脚,在电池板上安放了炸药,并通过远程操控实施爆炸。

  通信设备“武器化”,是现代高科技作战背景下以色列采取的一种新型作战方式。一直以来,黎巴嫩避免使用智能手机,采用寻呼机和对讲机这样传统的沟通方式,就是担心手机被植入间谍软件,或被卫星和雷达锁定目标,引来以色列的定点打击。以色列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对实施绞杀,其对生命的漠视却造成了全球恐慌。

  △9月20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人们聚集在贝鲁特美国大学医疗中心门口。

  黎巴嫩通信设备大爆炸,意味着现代战争无处不在,安全风险已经侵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国也都在思考现代通信工具的安全性问题。全球化时代下,通信工具、电子设备和其他高科技产品跨国生产、跨界组装与跨境销售是极为寻常的事,却可能面临生产链和供应链上的安全问题。电子产品风险的甄别也将是各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大国竞争背景下,西方大国在高科技领域搞“脱钩、断供”,已经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安全。黎巴嫩通信设备连环爆炸,则从一个完全意外的角度发出供应链安全警报。智能手机、电子产品和其他高科技设备是否会被用作武器,已成为多国政府及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

  黎巴嫩通信设备大爆炸,还可能产生战争手段上的溢出效应。当前,国际形势动荡,热点问题频发,不排除恐怖组织、分裂势力效仿,利用通信设备对平民发动攻击。

  战争的边界日益模糊,冲突的门槛不断降低,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交织。各国或许不得不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重新布局供应链,造成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新变化。

  国际舆论普遍担心,“死亡寻呼机”事件只是以色列对黎巴嫩全面开战的准备动作。

  黎巴嫩是中东小国,人口只有600多万,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但是,该国基督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关系长期紧张,派系林立、政党众多,国家治理难度大。

  中东地区强国在黎巴嫩的代理人战争,进一步恶化了黎安全局势。1975年,黎巴嫩陷入长达15年的内战,造成12万人死亡;1982年,黎巴嫩爆发第五次中东战争,以军入侵黎巴嫩,围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战争导致约1.7万人丧生;2006年,黎巴嫩与以军爆发大规模冲突,以军攻入黎巴嫩,造成黎方1200多人死亡,以方160多人死亡。

  教派矛盾、失业问题、毒品问题等长期困扰黎巴嫩,黎政府长期陷入停摆状态,政治危机不断。教派认同稀释了国家认同,族群隔阂阻碍了国家和解。中东地区强国纷纷在黎巴嫩培养代理人,使这个本已撕裂的国家进一步滑向暴力的漩涡。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国内危机与中东地区危机相互影响。据统计,以色列已对黎巴嫩发动了数百次空袭。曾经被称为“东方巴黎”的贝鲁特,现已满目疮痍,黎南部地区基础设施更是遭到了以军大规模破坏。

  在数十年的中东冲突中,黎巴嫩收容了数以百万计巴勒斯坦、叙利亚和伊拉克难民。如今,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狂轰滥炸,迫使大量平民涌入首都贝鲁特和其他地区,恐将制造大批流离失所的黎巴嫩难民。以色列推动北方居民回归家园,正是以黎巴嫩平民背井离乡为代价。

  当前,黎巴嫩局势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联合国密切关注黎以临时边界线“蓝线”区域的局势发展,呼吁冲突各方最大限度保持克制,降低紧张局势,落实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警告,如果以色列对黎巴嫩发起地面进攻,可能促使伊朗对黎巴嫩施以更强力支持,从而引发更大范围冲突,美国在中东的驻军或将陷入危险境地。

  一年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抵抗轴心”各个击破,先后对巴勒斯坦哈马斯、黎巴嫩、也门胡塞武装、叙利亚境内的伊朗革命卫队力量和伊朗本土发动军事打击。

  目前来看,以色列不惜代价甚至不择手段的打击方式,或许为其带来战术性胜利,但难免埋下更多仇恨的种子和外交被动。随着西班牙、爱尔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全球南方国家普遍反对以色列恃强凌弱,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已严重受损。

  如果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向黎派出地面部队,很可能使以色列与的冲突演变成以色列与黎政府的冲突,也可能对以色列全境军用和民用设施采取更大范围打击。双方的消耗战,最终将演变成一场全面危机。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危机延宕不断,酿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以色列与伊朗领导下的“抵抗轴心”的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以及伊朗等“抵抗轴心”成员纷纷策应哈马斯对以斗争。

  在“抵抗轴心”中,黎巴嫩当前与以色列的对抗更为激烈。自去年10月以来,双方多次交火,黎以边境成为新的“火药桶”。

  今年9月中旬,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的战略目标是实现6万名以色列平民回到北部,被以色列视为“眼中钉”。以色列将主要作战力量从加沙派往北部,在黎以边境地区开辟新战场,试图将黎巴嫩变成第二个加沙,对火箭弹与无人机发射基地实施狂轰滥炸。在短短的数天时间里,空袭已造成黎巴嫩5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数以万计的黎巴嫩平民被迫北撤。

  以色列还对黎巴嫩采取组合拳,先是通信设备爆炸,紧接着是对火箭弹与无人机发射基地发动空袭,接下来又定点清除了高层领导人易卜拉欣·阿基勒和其他指挥官。值得关注的是,以色列或正在谋划发动地面进攻,试图一劳永逸地将赶出黎南部地区。

  “抵抗轴心”方面,用火箭弹和无人机对以色列多个目标予以报复性打击;哈马斯在加沙的拉法地区与以色列国防军爆发冲突;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袭击了位于叙利亚境内的美军基地;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朗革命卫队也对以色列发出警告:如果以色列侵犯黎巴嫩主权和领土完整,将坚决予以回击。

  当前,各国领导人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黎以局势的持续升温牵动地缘政治神经,国际社会呼吁交战各方立即停火,反对冲突升级,反对残害平民。各方的共识是,如果任由黎以冲突发展,中东地区将陷入无休止的冲突与对抗漩涡中。

  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施加影响,试图说服以色列放下使用武力的执念。阿拉伯-世界、全球南方国家,甚至是欧洲国家都反对以色列在加沙制造人道主义危机。9月18日,联合国大会在讨论巴以问题的第十次紧急特别会议上,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历史性决议,要求以色列在12个月内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非法占领。

  在中东地区局势岌岌可危之际,尤其需要对以色列有影响力的国家拿出实际行动,制止以色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