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整理的第三期,基本上把鲜为人知的招生单位整理地差不多了。这些专业或设置在工科院校里或知名院校的研究所等等。入选的标准是非传统的招生单位,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特别是想跨考历史学专业的!传统的招生单位一般设置在师范类大学或者综合知名大学的历史学院里,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很多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多近代史),社科研究基地招收历史学研究生,其中不乏优秀的招生单位,比如山大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历史系,中国海洋大学历史地理学,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等等。
历史学虽然是冷门专业,但是考研却是热门专业。因为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相当一部分985.211的本科生推免无望后加入考研大军。无疑,这部分考生是竞争力最强的,具有天然的优势。普通院校的二本学生更想通过考研实现名校梦,这是考研的主力军!另一个主力军是往届生和跨考生,而且占相当的比重。很多同学为了名校,为了学术会选择二战甚至三战,而且成功率非常高,名校的录取名单里不乏是他们的身影!因为历史学考研不考数学,非历史专业相当一部分涌入历史学考研大军中,甚至工科专业!!!很多跨考生在调剂的时候在抱怨招生单位歧视跨专业的!这个也是没办法的,毕竟粥少僧多!今年也是调剂最残酷的一年!!
总之多种因素促成了历史学的考研热!也大大增加了名校的难度,特别是现在名校的推免名额越来越多!即使统招名额,本校考本校的无疑是优势很大的,只要过线一般会录取!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提前努力备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大一,大二的要了解这个考研形势,在平时学习中多注意积累,多看历史专业书籍,多看名师视频,多听讲座。而不是为了考研而考研,把考研当做一个小高考。当下的形势,无疑考研成了小高考。虽然全国统一招生,但是由于本科出身,还有复试这一大关,考研无疑又有了“地域”的划分。初试分数只是一张门票,那几十分钟的面试才是关键性的,而面试绝不是靠突击就能形成历史学修养的,需要大学四年的长期积累!!!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
珠海分校历史系(重点推荐!刚组建,今年有调剂,名额多!)(619)历史学基础(A)
陕西师范大学(211)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713)历史地理学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于2016年,由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农村发展学院合并而成。
A培养目标: 专门史属历史学二级学科,本校专门史专业主要为高等中等院校、各级政府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掌握广博的历史学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系统的专门史知识,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它方面专业工作的能力。
C主要专业课程:中国历史文献学、历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中国社会史专题、农业经济史专题、农业文化专题、遗产旅游概论、乡村旅游理论与实践、旅游规划专题、旅游史专题。
D就业情况: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去向主要是高等中等院校、政府部门、文博单位、旅游文化公司,也有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就业状况和就业前景总体良好。
近年来,学院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有世界史和专门史2个硕士点(世界史为一级硕士点),1个省重点学科(世界史)和1个省重点专业、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1个校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1个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升本〉)、1个省级科研平台(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与优化,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世界史数据库信息中心”和“应用文科综合实训中心”2个。
3.行政区划与地名:行政区划基本理论,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地名理论与管理等;
4.城市发展与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法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是总院直辖的二级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为建立于1987年的美术史论系,下设美术史系、视觉文化系、艺术策划和行政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是全国美术学重点学科所在地。该学科点早在1980年即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开始在全国首家设立美术学博士点。2006年,美术学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该学院以自身特有的学术品格、研究特色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理论和方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全面知识素养、专业文化理论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美术学研究尤其是美术史学史与方法论研究一直居于国内强势地位,并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代表了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和高点。
徽学是以大量徽州文献(文书)、文化遗存为依据、以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而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由于刻书业发达、重视教育,徽州留下了大量的典籍文献,涵盖经、史、子、集各部,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地域留下如此众多的文献。
50年代发现的徽州文书更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徽州文书包括各类契约、鱼鳞图册、赋役黄册、诉讼案卷等,其数量不少于30万件,这些文书档案具有“启 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是有待进一步利用的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的重要的史料。
古徽州的谱牒文献同样极其丰富。根据近年来我们对徽州谱牒文献的调查,徽州的谱牒总数当在1500种左右。以年代而言,宋、元、明时期的徽州谱牒保存的数量也超过其他地区,国家图书馆收藏善本族谱427种,徽州族谱就占了一半以上。
徽州的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富,今黄山市就保存了5000多处遗存。除了号称“三绝”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以外,还有完整的古村落,古桥、古塔、古书院、古戏台,数量众多的碑刻。这些物质文化遗存为我们了解古、近代徽州进一步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它们和大量留存的徽州文书、族谱、典籍文献相互印证,构成了研究古、近代徽州乃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最丰富也最直观的标本。
各种类型的文献和物质文化遗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专家学者们研究徽州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首任所长为曹天生教授、副所长为刘超博士。2010年3月升格为校级研究机构,现依托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有一专门史硕士点;研究人员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博士后2人,博士在读3人。现任所长为刘超博士、副所长为周宁博士。、
本所目标为:在安徽省内有一定影响,以中国思想文化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地方史研究见长的研究机构,为安徽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是在朱崇实校长的倡议支持下于2012年5月成立并于同年11月3日正式挂牌运行,是由海内外知名学者傅崐成教授带领并组织多领域研究人员形成的,以南海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院的建立旨在研究南海相关问题并提供政策咨询。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结合厦门大学在东南亚、国际法学及海洋学等研究方面的综合学科优势,加强在南海问题上的研究,力争建设中国高校第一个以南海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相关政策和法律为主轴的国家智库。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已对南海问题做了大量基础性及拓展性研究,并加强与南海问题相关国际组织、海峡两岸及海外相关学术机构的联系,积极推进国内外及海峡两岸人员的双向流动,成为国家南海法律与政策研究的智库。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是一个研究南海最前沿问题的科研平台,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南海问题法律、政策及相关领域人才,成为南海研究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是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基础上, 吸收本校七个系、所和校外八个院、所的学术骨干,重新组建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专职研究人员15名,兼职研究人员15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9名, 形成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经济学科、法学学科、历史学科的6个博士点和政治学科、管理学科、文学学科等7个硕士点,组成多学科的研究方向, 能承担中央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给的各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完成教育部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重大的研究成果,培养出高素质的一流人才,能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和成为全国高校的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
华侨大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最早专门设立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的高等院校之一。1980年,华侨大学设立校属华侨史研究室。1986年,华侨史研究室升格为华侨研究所。1995年,华侨研究所改称华侨华人研究所。2009年9月,华侨大学在整合华侨华人研究所、华侨华人资料中心和四端文物馆的基础上,成立华侨华人研究院,并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科研机构。2014年3月,为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和完善学科布局,学校决定在华侨华人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国际关系学(研究)院,重点推进周边外交和亚太区域关系研究。目前,研究院已成为集华侨华人与国际问题研究,人才培养与政策咨询,华侨华人资料搜集与收藏,华侨华人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学术研究机构,是中国政府侨务工作的重要智囊机构。
2015年4月依托华侨华人研究院及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资源与平台成立国际关系学院,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娴熟外语水平和国际视野,掌握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通晓外事、侨务、国际经济实务知识,能熟练应用国际交往规则处理国际事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银河国际galaxy网站
学(研究)院下设华侨华人史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侨乡研究中心、侨情与侨务理论研究中心、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华侨华人资料中心及四端文物馆。
学(研究)院现招收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华人文化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现有专门史、国际关系和侨务政策与理论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专业。
学(研究)院目前拥有全职教师17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3人,讲座教授1人,特聘教授2人,国际关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为李肇星教授,华侨华人研究院名誉院长为丘进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任院长为何亚非教授,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为张禹东教授。
中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在1958年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福建师范学院就成立了福建地方史研究室。
此后,相继成立了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华侨史研究室等。1989年6月,成立福建文化研究所。1994年之后,又相继成立中琉历史关系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闽台文化研究所、华人华侨研究中心等。1998年成立台湾研究中心,下设5个研究所。
1999年10月,为了加大对闽台区域的研究力度,更好地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成立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对科研人员进行优化组合,改革管理体制,争取将研究中心建成全国一流的研究基地。
2001年4月,本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中心设有政治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文化研究所、历史研究所、金门研究所。与其他同性质研究机构交流频繁,在全国学术科研机构中享有较高赞誉。
景德镇陶瓷大学坐落于千年瓷都景德镇,是中国唯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等学校。曾隶属于原国家轻工部,1998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是29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中国首批自主招收艺术类本科生和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为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58年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1984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3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3月,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