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构建的宏伟大厦,不断改变着人类文明进程和日常生活,并以其无限的魅力影响着人类的心灵。但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科技的起源、发展过程与历史作用,却是整个文明史中人们了解得较少的部分之一。自20世纪中叶科学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以来,科技与人文两大领域的专家学者逐渐开始将目光投向古往今来在人类进步历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并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的这一新兴学科。其深刻意义恰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在半个世纪前概括所谓新人文主义纲领时所表述的那样是双重的文艺复兴:对于人文学者,是科学的复兴;对于科学家,是人文的复兴。
中国科学院早在1954年即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又于1957年初成立了独立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所。科学史所虽然规模不大,但很有特色,也很重要。这是因为我始终认为:科学是人类认知世界不竭的长河,技术是人类对生存发展方式不倦的创造。研究科学史,本质上也就是研究人类创造的历史,继往而开来,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08年,科学史所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为领导同志讲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任务。这一系列讲座始自“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概说”与“世界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科技”的纵横开篇,对于“科学史上若干理论问题与李约瑟难题”作了些比较深入的讨论;其间贯以“天算农医”等知识体系,“四大发明”以及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各个技术领域,共计44讲。科学史所也精心聘请了所内外久负盛名的资深专家,以及目前活跃在学术研究的中年科研骨干共同担任主讲人;历经试讲、讨论、修改等过程,使得每一讲的内容皆达到内容丰富、论说得当,体现了最新研究水平。因而得到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与赞赏。讲座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又对各自的讲稿进行了认真整理,集结成书付梓,意在能使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分享这一学术成果。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与众多令世人瞩目的古代科技成就,我对此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了解这些,既可丰富文化素养,又有“以史为鉴”的重要意义。当我们从历史的视角出发,考察科技发展的规律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各国科技体制的演变及其动因、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化与后发国家科技发展的态势、各国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培育途径、国家目标与科技规划及计划、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银河国际galaxy网站历史路径、当代重要前沿学科的发展脉络等等问题时,可以在追踪演化脉络的基础上揭示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中国科技发展方向、路径的选择和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分析。再者,虽然兴起于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已无明显的地域区别,但仍与不同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因而以国际视野开展中外科技发展、传播、学派比较研究,同样是了解与研究科学史的意义之一。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深刻地改变着物质世界,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如何解决经济迅速发展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推动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促进创新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科学史所的研究人员率先在国内就科学技术的文化内涵、科学活动的社会环境、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容性问题开展跨学科的研究。这对在追求自主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文化协同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以科技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环境促进和保证科技创新发展实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体系、共建和谐社会,无疑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对于关注科技史事业与文化建设,投入人力、财力,使得本书能以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形式面世的上海交大出版社亦致以由衷的感谢。
(本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为《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所作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