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寅恪在《论韩愈》中对唐代的评价,大概是说说唐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结合史实论述。
由题可见,北大的题目并不是很难,只有岐山周公庙遗址没有复习过,张家山汉简记忆不清晰,但是并不是无话可写。全部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在长孙博出的“论述题”和“名校真题”中,基本上都能见到。不过要答出水平,体现区分度和梯度也很不容易。
综合看来人大的题目没有繁难偏旧的,但是今年没有出现简答,而是以材料分析题代替,题量有所增加,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分析题中,第一题涉及到“南朝化与北朝论”;第二题不好答,除非看过相关的论著;第三题虽然看似简单,但要答的出彩并不容易,可以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王先明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中找到答案;第四题可以参考长孙博的书。
3、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入侵,论述其对罗马帝国及西欧社会的影响(没选这题,好像是这样的)。
4、举出世界各国三种不同的工业化模式,并就其中一种从原因、过程、特点、影响分析。
北师的题目中国通史部分难度亦不大,其中考察《日知录》部分的要注意,北大老师在给北大研究生上课时多次提到《日知录·风俗篇》。
中央民大考察了宗教史的内容,这个必须专门阅读相关论著才能入手,宋代文学成就这个也比较偏,有话说但很难答得出彩。简答和论述两次考到,其中论述题部分可以参考王奇生先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的组织形态》。还有宦官部分,多个学校予以考察。
2、腓力对马其顿的贡献;除腓力个人因素外,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崛起的其他原因。
3、与希腊罗马时代相比,西欧中世纪(11—14世纪)盛期,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
首都师大考题中国通史部分难度也不大,其中“三家分晋”是各高校考研的高频题目。“第一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容易混淆概念,难以时间定位。考中国通史和历史学统考的同学一般都放弃现当代史,如此此题得分将不会乐观。论述题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和“中国近现代海疆问题”都是常考题。冷战亦为研究热点,不过今年首都师大似乎并没有考其擅长的二战史,也没有考今年过世的齐世荣、宁可先生。特在此表达对两位老先生的深切怀念!
今年没有填原句,15题全是解释加点字,且由填空改成选择,三选一,每题2分,多出自《尚书》、《史记》等。另30分翻译段落,简体需句读的是史记张良的留侯世家,繁体有标点的是郑国子产一小段,都不难。
南开今年题目的特点是题量大,很多都是以前考过的。名词解释中只有“八一九限价”难以作答,还有“1910年前后外蒙古与中国的关系”也很难答全。不过论述题八选五,应该对考生来说不是太大的难事。
陕西师大题量较大,其中《讨粤匪檄》今年首都师大也考到了。陕师今年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中各有一个经济史银河集团网址登录的题目,尤其是论述题第二题,涉及到很多专有名词,较难作答。
西北大学今年的考题鲜明地体现了汉唐特色,其中名词解释中“南宋行在”没有复习过,但是根据两宋之交的历史很容易就能猜测出来;傅兰雅、格致书院与中国近代科学发展联系紧密,可结合作答。最后材料用了《汉书·食货志》,这与北大第一题《史记·殖货列传》联系紧密,可见该史料的重要性。
2、汉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措施、经过、路线、简明扼要描述刘知几和他的著作《史通》。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及另一句话(记不清了)的联系与区别。
2、中外史学界对宋朝以后停滞和发展的两种观点,分析论述之,并指出其得失。
南京大学的题目据说是今年高校中最难的,较多边边角角的知识。叔向只知道他是春秋战国时儒家人物,燕行录不背诵绝难下笔,吐鲁番文书也是知之不多。但是睡虎地秦简和厘金等却多次考到。材料题水平很高,其中正德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比例的下降可在北师版的历史学考研教辅资料上看到。最后一题60分是同学们普遍反映最难的,尤其是外国史学界,可以借鉴内藤湖南、宫崎市定、沟口雄三、罗伯特·弗兰克、施坚雅、弗里德曼、杜赞奇、邓广铭、邓小南等人的观点,国际上主要是日本的京都学派和美国利用社会学理论,尤其是其中市场和宗族范型研究中国历史的史学家。如果如此发散的话,应该可以得一点分。
南京大学近代史的题目远没有古代史的难,名词解释中只有李石曾,大家可能不知道,但凡是对民国史稍有兴趣的人都会知道,他是晚清重臣李鸿藻的儿子,著名的分子。南大近代史名词解释中除了“时务报”和“长城抗战”,都与南京有关。且今年考察了一个“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过程”,再结合去年南大近代史“概述淮海战役的过程”,可以一窥南大出题的风格和路数。
1、古文,说明材料之中中书门下与安抚使的意思,分析熙宁九年跟元丰八年的市舶使的演变。
中山大学的题目比较中规中矩,其中金沙江遗址具有地域特色,较难作答。第二、三、四个名词解释都与少数民族有关。关于史学理论、梁启超和1900年的世界等题目开放性都很强,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话,但是要说得出彩却是非常考验一个学术功底和潜质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山此次的题目并没有体现出其人类学的优势,也没有展现“华南学派”的治学取向。
厦门大学题目不难,只有“大云经”一个需要相关宗教史的知识,材料题中福建经济关乎地方史,论述题也是不温不火。据前两年考上厦大的师姐说厦大的历史学考研相对于其他985高校更加容易,而且厦大学风和中山很近,又有华侨优势,是“华南学派”的重要阵地,有傅衣凌、韩国磐等开创的经济史等,也是考研报考的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
今年考华师的普遍认为今年的题目比去年的难,比如合作主义和棉花革命,看起来似乎不难,实际上如果不是看过,很难作答。《盐铁论》也好、棉花革命也好、轮台诏也好,还是洋务运动和明朝经济格局和重心南移也好,都是考察经济史的内容,这恐怕和马敏校长擅长经济史并担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不无关系。最后一题也是华师的拿手好戏:即对中间阶层商会、知识分子和学校等的研究和考察,此点不可不注意。
三、论述题:(中国史必做一二题,三四题选一个做。世界史一二题选一个做,三四题必做)
(二)王芸生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凡例“中日外交关系与欧美各国有不可分离之势”,举例,谈认识。
(三)宗教是反科学的,可为什么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研究科学的大都是神职人员或与基督教有关的人员。
清华的文科近年来才开始崛起,不过因为有李学勤和张岂之等加盟,一开始就是高起点。或许是因为李学勤先生的原因,清华每年都出一个关于简牍的名词解释(今年的《郭店楚简》已经被考察过)。清华今年的题目中“中日关系”符合当下的新趋势(《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近代史卷)》,而且清华也跟很多学校一样,喜欢考察唐宋变革论,这个不可不关注。
4、关于经济大萧条的材料,提问经济危机对美国人民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问题。
第二个是前两年考过的原材料,完全没变。关于微科和一战后史学发展趋势。看下前两年真题就好,问题都没变。
社科院理论性很强,特别注重学术功底,可以发现,题目好像可以对应招生老师的研究方向。其中“里耶秦简”和“宦官干政”曾多次被考察。以前在中国史学界,高校因为人数多比较占有优势,随着中国史学会换届,我们可以看到社科院副院长担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秘书长、历史所所长、近代史所所长和世界史所所长分别担任副会长,由此看之,考社科院的行情会越来越好。
此外,还有南京师大、湖南师大、上海大学等都是自主命题,本文囿于篇幅,只能讲这些,希望对大家有用,还望各位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