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阳江市传统习俗“鼍城行大运”活动让这座千年古城“热辣滚烫”起来,据不完全统计,“鼍运”线路参观游玩的游客更是多达百万,古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得以彰显,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为我市传统文化和公共文化辛勤耕耘的民俗专家。他们为传承发扬传统民间文化,培育群众文艺青年成才沃土,持续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让我们就到市公共文化学会,去了解一下“行大运”背后的故事。
今天上午,“鼍运”线路组委会负责人宁军将顾问聘书送达到市公共文化学会,感谢这里的研究学者对整个“鼍运”线路的“出谋划策”,并对接下来在古城改造与文化挖掘方面向市公共文化学会再次抛出“橄榄枝”。
我们当时选择它主要考虑它的专业度,专业度体现在整个学会所有的专家、老师大部分都是阳江本地人而且很多老师都是在以前的宣传文化部门银河国际galaxy网站担任领导,而且很多老师长期研究阳江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他们相对比较权威比较专业,所以找他们非常合适。
《阳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阳江文化 濒危的瑰宝——咸水歌》《阳江疍家民俗》《鼍城故事》这些极具鲜明漠阳地域特色、系统介绍我市风土人情的公共文化艺术专著均是该学会集体采编创作的结晶。据了解,多年来,市公共文化学会在民俗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已协助我市宣传、教育、文旅等各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编写各类公共文化专著达30余部。此外,学会还深入政府机关和企业开展对口文化服务,并组织群众文艺创作者参加省、市级各类文艺活动斩获诸多大奖,为我市培养群众文艺青年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我跟几位老师学习以来,前前后后有七八个作品获得省的奖项,有一个拍成了小戏参加省的文化艺术花会(演出)。
据介绍,阳江市公共文化学会成立于2008年,会员由建会之初的10多人现已经发展到68人,拥有国家、省级各协会资格证的会员有20多人,文化学者、作家、戏剧家、音乐及舞蹈家艺术人才占50%以上。目前,该学会已形成老、中、青纵向三梯队的人员培养结构模式。
想通过我们这批老文化人来带新文化人,来把阳江的传统文化好好挖掘整理,发扬光大。除了传统文化,还有阳江的漠阳文化、山海文化、非遗项目等,我们的目的就是想把这样的行手带起来。
新年新征程,市公共文化学会将继续组织专家学者在传承、振兴好传统文化,继续丰富我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培养更多文艺青年,以文艺热情,争创文艺“大观园”。
下一步的工作是把这个学会它之前的功能和定位找准,重点一个是要团结广大的文艺精英来开展我们的舞台文化、舞台艺术,包括文艺作品,让它更好地组织起来;第二个任务我们的重点还是要不断地培养我们这方面的人才,戏曲、曲艺、编剧这方面能够走出更多的人,每年我们争取在全省群众文艺(创作)方面,学员能够有更多获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