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7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西电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一等奖1项、银河国际galaxy网站二等奖4项),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每四年评选一次,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今年教学成果奖首次将研究生领域奖项单列。
本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对学校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努力奉献的嘉奖,也是对学校多年来凝聚教育共识、深化教学改革的充分肯定,突显出学校电子信息特色及一系列人才培养改革成效。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深入推进“六新”战略、推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改革实践,坚定走好“固本强基、特色一流”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矢志培养爱国进取、基础厚实、术业精湛、求是创新、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骨干人才和未来领军人才,涌现出一批创造性、有特色、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优秀教学成果,充分体现了西电教师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就。
学校将继续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瞄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高级别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积极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创新成果向社会输送,进行教学成果转化,持续优化课程建设和专业布局,全面提升学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中坚力量,为国家培育大批战略人才。
本成果以航天人才新需求为导向,践行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构建形成了服务航天强国战略的空间信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郑晓静、包为民等院士及航天总师组成的专家组把关定位,制定培养方案,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钱学森精神和航天精神为代表的家国情怀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师引领育人模式;以空间信息发展重大需求对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要求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形成基础理论与综合素养多元融合的空间信息课程体系;依托学校和航天院所协同育人平台实施“探究式”创新实践和航天系统工程训练,搭建与航天工程接轨的实践能力提升体系。以全国唯一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钱学森班作为试点并辐射多个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数理基础过硬、学科交叉融合、工程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空间信息拔尖创新人才。
高性能复杂机电装备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国民经济、高新技术等领域,其设计与制造水平是国家科技水平与实力的重要体现。电子装备是机电紧密结合的系统,其电性能取决于机械、电磁(子)、测控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电子机械学科专业是培养电子装备设计与制造的交叉融合型卓越技术人才。本成果解决了交叉融合型电子机械卓越人才培养中的课程体系欠优化,学时矛盾突出、学生的综合交叉能力弱、科学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意志力欠缺问题。提出并实施了针对性改革举措。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重构并优化课程体系,破解学时如何压、知识点如何融的难题;建立创新工程坊与科教产平台,形成面向交叉综合能力提升的育人模式;依托重大科研,开发意志力提升项目,打造沉浸互动式导学金课,形成导教研协同培养攻坚克难精神的育人机制。校内应用和校外推广成效明显。
数据驱动学校,分析变革教学,形成了数字化转型驱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西电模式”。制定488项源数据标准,建立数据中台,推进数据驱动的流程再造,实现了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推动了“教学管评环策”系统性综合改革。创建了“西电智课平台”,分析教学数据,形成了“双空间、双师、双院、双证、双创”的育人“新范式”。资源供给变革,精准教学提效,AI赋能教育教学创新。AI驱动的虚拟教师、MOOC出海等自动构建的多样化资源、eMOOC课程资源、“校史校友校庆”育人课程思政资源、平台积累的622万资源,形成人技协同的资源供给与共建共享体系;智能论文格式检测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真实物理设备运行的模电智能在线实验,“双师”教学提高了学习成效。全要素数据驱动的闭环反馈引导教师精准干预,形成精准化教、个性化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成绩预测,精准心理检测,构建了全流程数据驱动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基于课堂行为数据成绩预测、基于学生画像的抑郁症预测准确率均超93%;建设涵盖1052项观测点的指标体系生成的能力证书,达到了教和育评价的统一,构建了全流程数据驱动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本成果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微电子本科人才为目标,经过长期的实践,确立了“价值塑造、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并实施了“思政· 平台·教师”深度融合的微电子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思政铸魂,通过构建全过程红色思政育人体系,将红色文化转化为价值塑造;平台托举,“实体平台+虚拟平台”相结合,将先进科研平台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引领,通过制度保障,打造高水平校内、校外教师团队,拓展教学资源,将高水平师资转化为育人优势,实现了微电子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针对工科高校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使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培养“技术创新的创业者”的教育理念。经过6年实践,形成“铸魂·赋能·聚力”的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批聚焦国家急需、服务国家战略的工科创新创业人才。铸魂:以创新创业传承红色基因。在全国牵头发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首次开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理论课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将红色基因融入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赋能:用创新创业引领教学改革。通过“补短板、强内涵、促提升”,构建符合工程逻辑的课程体系,以双创教育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探索了特色的创新创业实验班育人模式,提升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聚力:为创新创业搭建圆梦平台。全国最早一批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住宿书院-专业学院-双创学院”三院联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时时能创、人人能创、人人敢创、人人会创”的创新创业环境。
本成果积极响应教育部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召,以培养工程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学校电子信息学科领域优势,构建了“以提升职业发展潜力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产教融合联合培养为途径”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对接培养目标需求,坚持问题驱动,项目牵引,招生选拔突出“以产定教”,率先提出了企业深度参与的项目制研究生招生选拔新方式,考核标准突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多方面评价。对接工程能力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注重“以教促产”,制订了紧密结合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方案,培养方式强调“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工作”同等重要,课程体系突出理工交叉;对接联合培养需求,坚持企业主导,基地支撑,联培机制体现“产教协同”,率先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形成“服务需求+协同育人+多元投入+合作共赢”的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行新机制。在2020年7月召开的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学校作为全国4所受邀高校之一,就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作典型发言。
成果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特点,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导学团队建设为主线,创新提出研究生思政教育“三融入”理念,即思政教育融入导学互动、融入团队建设、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首创“师德师风好、师生关系好、培养模式好,有先进文化、有出色管理、有突出业绩”导学团队“三好三有”建设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由导学团队主导的研究生思政教育。通过培育“三好三有”导学团队,搭建多元导学互动平台,宣传导学团队育人理念,打造研究生思政教育新载体。以导学团队育人共同体建设为牵引,培育师德师风、涵育团队文化,创新培养模式、创建管理制度,开辟“双育双创”导学团队建设新路径。实施《导学思政育人机制改革专项计划》,制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等8项团队思政工作内容,建立导师、研究生辅导员、团队兼职辅导员、团队思政助理等4支团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1座导学育人资源池,成立N个团队师生党支部,开创“8+4+1+N”导学团队思政工作新机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研究生“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体系,培育出一批“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导学团队,在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