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初心如磐春风化雨

  银河官方官网张海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2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和“突出贡献奖”。

  “干一行爱一行,越干越喜欢。”谈及自己成为教师的心路历程,张海洋首先肯定了“热爱”在择业中的先决性。

  回首来时路,张海洋把坚定选择教师行业的原因,追溯到大学本科阶段对于编程的热爱。“作为爱好写程序的人,会很享受把自己想做的任务写到计算机里,再让计算机去实现的过程。”张海洋认为教书育人和编程在某种意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一名教师,可以将没有机会实现的想法传递给学生,再通过教学上的启迪引导学生开展实践。

  在张海洋看来,大学教师兼有“教师”与“学者”双重身份,既教学又做研究。而“学者”所做的工作更与程序设计相似——在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学者往往能够将自己原创的理论和观点写进学术和社会媒体,影响公众的思潮,融入政府的政策文件,从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不断摸索形成清晰的逻辑后,张海洋发现自己所热爱的正是自己所从事的。

  谈及如何培养优秀人才,张海洋认为,“要发掘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兴趣选择决定着学生与专业的“适配度”,无论在招生宣传上还是在日常的学生指导中,张海洋尤其主张“将学习目标与个人兴趣相契合”。

  面对教学中的困难,张海洋总能用一些“巧思”来化解。执教研究生微观经济学课程时,他深知学术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需要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结合。而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而抽象的课程,对学生而言既有理论思维的缜密性,也面临如何学以致用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张海洋萌生了一个创新的教学想法——撰写一篇以学生课堂内容为基础的论文,并将其发表。历经几年的摸索,他终于完成了这篇引领学生学术方向的“范文”,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应用,还为学生提供了可靠的学术导航。张海洋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为他们树立了学术追求的榜样,引领他们走向更高的学术境界。

  张海洋尤其重视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他给出的关键词是“平等”。“在未知的知识面前,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更是共同探索新知识的伙伴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在科研活动中亦是如此,这种平等的心态也契合了张海洋的教学理念。

  在学术殿堂中,学者与师者两者相辅相成。张海洋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和教学智慧,兼具学者与师者的身份,引领着金融学领域的新思潮。

  作为师者,张海洋深谙教育使命,创办了鸿儒金融人才培养实验班,不断探索金融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担任实验班班主任期间,他亲自带领学生赴山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深入村镇与农户。“中国的金融不像美国华尔街金融,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以教育,也给自己带来了思考。”张海洋如是说。

  作为学者,张海洋专注研究数字金融的发展,积极探究影响数字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我国金融行业逐步迈入世界前列的背景下,张海洋从个人经历出发,深刻理解中国金融发展的独特性。在他看来,中国在数字金融领域特别是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等方面已超越西方发达国家,以数字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路径展现出中国金融创新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学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这个过程研究得更加透彻,创造出我们自主的金融知识体系。”

  张海洋以学者与师者双重身份不断引领学术与教育领域的发展,为金融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想。他的教学实践与学术探索将继续激励更多的学子和学者,开启金融学领域的新篇章。

  贸大金融学科的发展方向备受关注,张海洋提出了三点独到见解,为学科发展指明前行方向。首先,贸大金融学科应立足于做好“外”字文章,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国门的战略需求。其次,贸大金融学院更名为中国金融学院,寓意着有了承担国家金融发展相关战略任务的重任。特别是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重点领域的背景下,贸大金融学科应深入研究,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持。最后,中国金融学院肩负着创建中国自主金融体系的使命。张海洋指出,中国金融体系与西方有着明显差异,贸大金融学院应在构建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国家金融发展注入独特魅力。

  谈及对贸大学子的期许,张海洋呼吁学生不要被急功近利的思想困扰,应从长远规划出发。他建议学生在设定人生目标时,要注重多元化发展,把握好职业规划与人生目标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传统路径。张海洋鼓励学生多读书、多交流,拓展视野,尝试不同可能性。在教育方面,他主张本科教学以通识教育为主、专业教育为辅,引导本科阶段的学生树立清晰的目标与规划,相信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张海洋的观点为贸大金融学科的发展和学生成长指明了方向,激励着学生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