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神医学质量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国精神专科医院的相互交流,提高精神专科医院的管理水平,2024年7月12日,作为“2024年心理健康普慈论坛”分论坛,由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和上海市医院协会精神卫生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神健康医学分会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精神卫生同道参与本次论坛。
上海市医院协会精神卫生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邵阳主持了开幕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对前来参会的广大同道们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通过跨学科的碰撞和现代精神专科医院管理的深度分享,结合领域进展探讨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带来的管理热点及难点,深化精神医学专科高质量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应对与思考”做了阐述,提出需全面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需求评估以及通过提升父母养育技能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重要性。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就“聚焦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持续提升医院质量安全”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医疗质量安全对于精神专科医院的重要性。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室的杨海博士分享了“医院卫生技术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王小平教授介绍了“综合医院精神科新兴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孙洪强副院长就“精神专科医院特色技术应用实践”展开阐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王振副院长就“DBS技术在精神专科医院应用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示了医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
专家认为,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存在“双向”关联。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常与精神障碍共存;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易患或与躯体疾病共存,且增加医疗成本和诊疗难度;精神障碍的病耻感严重阻碍慢病管理,改善精神障碍有利于促进共病的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综合医院非精神科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可以通过构建主动服务模式,基于自愿的早筛查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精神健康;加强对非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精神科医师可驻扎非精神科,促进非精神科与精神科紧密联系,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联络会诊及转诊路径;积极开发智慧医疗模式,减少人力投入,实现高效筛查和管理模式,最终形成实时监测评估预约诊疗系统等途径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患者精神卫生服务模式。
在分享精神科特色诊疗技术时,专家概括了包括病史采集、基因检测、脑电图、脑诱发电位、多导睡眠监测、体动记录、脑部影像检测、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在内的现有诊疗技术。专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闭环神经调节、肠道菌群干预、脑脊液相关治疗、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都将为精神医学的诊疗注入“新鲜血液”。
一场“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深化精神医学专科高质量发展”的讨论吸引了参会者的目光。六位专家展开了深入交流,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新技术、新模式在推动精神医学专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专家指出,在精神医学诊疗中,需要大胆尝试包括深部脑刺激等在内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开展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探索疗效和安全性。专家坦言,目前精神专科医院面临压力,门诊和住院需求量都在增加,同时,医院不仅可能面临人才外流的困境,绩效总控和多院区的运行也存在难度。因此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做好资源互补,临床与科研的整合在发展中非常重要,信息化建设也将大幅度提升医疗服务能级。精神专科医院建设需要持续探索新模式,注重解决疑难危重症,加强对品牌和专科能力的提升,聚焦人才梯队的培养、多学科的联动、科研平台的搭建、管理效率的提高,并将优秀的模式对外辐射。专家特别提到了一种新颖的“流动式医疗”的形式,即病房组织开放式流动医生,固定护理团队,各科室医生流动进入开放病房,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医生团队。这样既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又有望形成住院或门诊亚专科,进一步细化病种分类和诊疗,提高效率。
“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作为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主办的一个品牌学术会议,将继续充分发挥论坛的特色优势,展现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学科新发展,发现和推广先进管理经验。”邵阳主委在总结发言中期待各位院长和专家能够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精神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原标题:《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深化精神医学专科高质量发展第十届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银河集团网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