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科学地制定社会发展方案和国家建设计划。2016年,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如何运用哲学社会科学这一工具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是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时代命题的重要方面。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需要建立起世界哲学的视野,正确反映时代精神,做到“照着讲”与“接着讲”相结合,彰显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广义上来讲,中西方文化的会通与融合,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哲学革命的归宿。
银河国际galaxy网站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思想均明确指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会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交汇与融合。这其中起着根本作用的就是哲学与文化。哲学与文化是实现沟通与交流的基础,只有将中西方哲学进行会通与融合,建立起世界哲学的视野,将中国哲学融入世界哲学,才能推进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如贺麟的“新心学”哲学话语体系、冯契的“智慧说”哲学话语体系,它们都实现了中西会通,具有世界哲学性质和世界性意义,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综合创新,为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思维范式和发展方向。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时代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哲学发展的影响。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需要牢牢抓住和领会时代精神。如今,我国已经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逐渐增长。面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我们该如何突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斗的中国时代精神显得极其重要。
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对时代精神的回应。因为只有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才能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创新。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创新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催化剂和黏合剂。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是跟时代同命运、共呼吸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要具有原创性思维,要深刻认识到学术创新的重要性,既要“照着讲”(不脱离原有的经典文献,在原有的文献上进行完善和补充),也要“接着讲”(要具备创造的能力,在原有的经典文献上提出有所创见和创新的观点和理论)。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更是如此。哲学是传承之学和智慧之学,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任何一个哲学体系和哲学流派,都有其独特意义和传承方式,不能以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来判定某一哲学体系和哲学流派的优劣,要依据是否具有“照着讲”的价值和“接着讲”的意义来进行批判和扬弃。
中国近代历史的曲折发展,使中国近代哲学的关注重点都集中在如何解决“古今、中西”之争和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因而使得哲学元理论的研究比较缺乏。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对哲学元理论和哲学史的研究和探索,更需要加强哲学元理论的研究,要做到“照着讲”与“接着讲”相结合。一是将哲学史的研究与哲学元理论的研究相结合,在结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情况下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进行现代转型。二是加强中西方哲学元理论、哲学史的比较研究,突出原创性思维,在文化自主、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做到哲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是在各自传统中相对独立地发展的。而在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哲学第一次可以在实质性意义上超越单一的理论资源和传统,真正运用人类的多元智慧来认识世界和认识人类自身,在成就世界与成就人自身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由的理想。在汲取多重资源、对古老而常新的哲学问题进行创造性阐发方面,中国哲学可能会扮演重要角色。因为中国哲学不仅具有在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丰厚智慧资源,而且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理论品格,能够以开放的胸襟和心态接纳、汲取人类文明(包括西方哲学)发展成果。
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要重视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和开放性、包容性,在吸取西方哲学优秀成果的同时,更要彰显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如张岱年、冯契、高清海构建的天人五论、智慧说、类哲学体系,正是彰显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以中释马”的典范,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构建了自主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为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习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要以中国哲学为观照,不断汲取西方哲学等多重资源,以大历史观构筑大哲学观,建立起世界哲学的视野,用哲学社会科学谱写时代精神,历史虚无主义;做到“照着讲”与“接着讲”相结合,彰显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