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讲座|考古研究大历史
栏目:文化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4-09-02

  银河galaxy官网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李鸣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今天的中国是如何形成的?当我们追问这一问题时,草原边疆是绕不开的关键因素。草原与中原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也引起了很多海外汉学家的关注。《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理解这一中国历史的重要线日晚,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鸣飞,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流,将做客DT51,围绕《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与《危险的边疆》,畅谈中国历史上的草原帝国,以及海外之眼对认识中国历史的价值。

  “如刀旁落雪、寒后舔门,她以冷峻犀利的笔触将故乡冻结,然后退开一步,用舌头轻舐,温热的血肉粘于冰冷,一动则触目惊心,痛裂深切。”这是不久前杨知寒获2023年第六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的颁奖词。今年7月,新作《黄昏后》更将杨知寒冷峻、幽默的写作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于深切细腻的个人经验中,展开新东北写作的全新一面,在率性随意的文字中蕴含直击人心的力量。11月10日晚,青年作家杨知寒、《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陈涛将做客雍和书庭,畅谈关于新书写作中的心得体会。

  嘉宾:大塚英志(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彭雨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

  “二战”时期日本有一部漫画叫《翼赞一家》。该漫画从1940年底开始在诸多报纸、杂志上连载,还出了几册单行本,也曾改编成唱片、广播剧和小说。用现在的话来讲,这就是一部媒体组合(Media Mix)的作品。作者发现,这部漫画的运营模式,与现代动漫、游戏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一样的。而最特别的是,它是日本政府战时的政治宣传手段,无论是在日本本土,还是在当时被日本侵略的朝鲜,中国的台湾、上海等地,都有这部漫画的影子。事实上,读者耳熟能详的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长谷川町子等人早年也都接触过这部漫画,并参与过对它的二次创作。这是怎样的一部漫画?它是如何被有意塑造并推广的?它与当下的“御宅族”文化有何渊源?

  嘉宾:杨联芬(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彬彬(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等

  孙犁是革命文学中创作生命最长、成就最大的作家,也是当代文学成就卓著的散文巨匠。自1930年代初试笔投稿,1945年在延安一鸣惊人,到1995年出版最后一部散文集《曲终集》,其创作历时一个甲子,留下精品无数,并在文体和美学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在孙犁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为推动孙犁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邀请了全国各地长期关注孙犁并在相关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部分学者、同人,于11月11日,围绕孙犁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就孙犁研究的焦点问题、最新成果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

  嘉宾:曹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长聘教授)、Graham Earnshaw(出版商、作家)、刘漪(译者)

  人类从会说话开始就成了讲故事的人:我们用故事了解世界,逃离世界,也用故事留下自己在世界上的印记。凭着对故事共同的热爱,英国驻华使馆和PAGEONE书店携手推出英国文学季,向中国读者介绍英国的新老作家。11月11日,我们将通过作家、译者和学者的不同视角,探讨和分享“从哈姆雷特到哈利波特,英国经典文学的跨文化传播”。

  《南史》八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列传七十卷,是唐朝李延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南史》修订本现已出版,本周日在灿然书屋,我们将举办首发签售会,期待喜爱和支持“二十四史”的读者们的到来!

  梁漱溟先生在晚年曾将自己的学术生涯分为三个阶段:西方功利主义、佛学和儒学。这些转变不仅是他个人思想的演化,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面对社会与人生问题的思索和纠结。他的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创之作。他强调了以“意欲”为中心的人生态度,将文化模式分为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三个方面。在比较东西文化的差异时,他指出东方宗教和哲学仍停滞在古代形式,而西方在宗教和形而上学方面进行了批判性的发展,取得了更大进步。他将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三种文化发展途径联系起来,阐释了三种不同的态度所对应的三大文化发展路向。在本场讲座中,景海峰教授将通过梁先生的思想形成及其特点、文化观及实践活动,来讨论梁先生的思想定位与精神世界,通过纵观梁先生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复杂心路历程,发现其内心对于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的运思和抉择。

  嘉宾:何向阳(诗人、作家)、李洱(作家)、刘琼(学者、作家)、林莽(诗人)等

  《如初》是诗人、作家何向阳四十年岁月沉淀之作,创作时间横跨1980至2020年代。11月12日下午,何向阳、李洱、刘琼、林莽、商震、霍俊明、谷禾、姜念光、季亚娅、丁小炜、杨碧薇、马思钰做客小众书坊,分享何向阳四十年诗歌创作的心得。

  伴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经典书画图录《龙之国的传说: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唐宋元书画》的出版,11月12日下午,“再探龙之国”系列第八讲将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教授做客佳作书局·宋庄店,为大家介绍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藏传宋徽宗摹唐代张萱《捣练图》及相关问题。这幅作品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名作,海内外诸多学者对此画进行了深入讨论,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反复思考。作为一件时代相对明确的北宋绘画,《捣练图》在美术史中却多被置于唐代艺术的篇章中来论述。回归历史语境,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杰作?本次演讲将在已有学术研究基础上,对《捣练图》的流传过程和图像问题做详细的考察。

  为何云南人只说菌子从不谈蘑菇?为什么野生菌的美味无可替代?你所生活的北京实际上也有众多野生菌。菌子不仅因滋味成为味中至鲜,更因个中异趣深入人心。11月12日,让我们在PAGEONE北京坊店抓住菌子季尾巴,一起走进云南野生菌的奇妙世界。

  在《中国的宗教》中,韦伯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儒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缺失的关系。韦伯在讨论新教伦理时关注社会群体的“社会世界”(social world),“生活样式”的理性化,不同教派信仰与经济活动间的关系等等。但《中国的宗教》一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是依据经典文本来认识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即经典教义诠释,而“社会世界”在韦伯讨论中踪影难寻。在中国儒家社会中,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和社会世界各有所在。两者间既兼容又紧张,反映在宗法制度及其文化传统的两重性:精神世界中自上而下的家国主义与社会世界中差序格局的组织方式。前者在文献中已经有了丰富研究,但后者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讲座讨论“社会世界”在中国官僚体制运行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差序格局是认识社会世界的一条主线。在此基础上将“差序格局”概念建构为一个理想类型,进而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课题。

  嘉宾:妙莉叶·芭贝里(作家)、辽京(小说家)、余雅琴(媒体人、影评人、策展人)

  《刺猬的优雅》作者妙莉叶·芭贝里新作《狐狸的灼心》是一本关于创伤和重生的作品。小说为何聚焦于一个男性角色,父女之间的关系如何赋予小说张力?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狐狸”这一贯穿小说的重要意象,“狐狸”究竟代表了什么?小说中不断出现“死亡”或者说“消逝”,但又有“新生”,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11月16日,妙莉叶·芭贝里做客中信书店(合生汇店),与小说作者辽京、媒体人余雅琴一起聊聊她的新书《狐狸的灼心》,聊聊那些“炽热”与“新生”。

  嘉宾:赵松(作家、评论家)、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见师(播客主播)

  这是一份知识分子的传记,更是卡尔维诺如何“成为卡尔维诺”的故事。11月10日晚,来前滩太古里茑屋书店,和作家、评论家赵松,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世界莫名其妙物语”播客主播见师共读《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活在树上-热爱大地-飞向天空”,度过一段美妙难忘的、专属于卡尔维诺及其拥趸的文学时光。

  嘉宾:顾宏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吴铮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两宋三百年,国史的记录和现实是否真的是一致的?庆历八年宫变的述说出自曹皇后的心腹内侍张茂则,但仁宗最初的描述中曹皇后根本不在场?蔡确本配享哲宗的肱股重臣,是谁把他塞进了奸臣传?立徽宗当天的情形,向太后如何当场改写蔡卞的记录? 周五晚,我们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顾宏义、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吴铮强,一起从宋朝国史史料入手,循着蛛丝马迹回到历史现场,侦破那些被篡改的历史细节,重塑我们对于宋朝的认识与想象。

  上海|誓言总是写在水上的——发誓的文学史暨《中国文学特别讲义》新书分享会

  发誓是人际关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爱情题材的作品中。11月11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邵毅平携新书《中国文学特别讲义》,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与线上线下读者分享关于誓言的文学史。

  嘉宾: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铮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明扬(作家、书评人)

  两宋给后人留下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印象。有人说那时积贫积弱,也有人说那是经济繁华、人口飞跃的时代。有人说宋朝政治腐朽、军事孱弱,也有人说那是建立正确政治秩序的开端与典范……两宋王朝为何无法像其他朝代那样给人留下统一的印象?重要原因是文献记载对宋史的诸多关键问题,特别是宫廷政治进行了有意掩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本次活动,我们特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浙江大学教授吴铮强、历史写作者张明扬三位先生,从宋仁宗、宋高宗的历史形象谈起,缀合史料残片背后的历史真相,揭示士大夫政治和宫廷政治的关系,以及太上皇政治对南宋政治形态的影响。

  嘉宾:哲贵(小说家、编辑)、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王晓乐(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在高速频繁,让人应接不暇的信息化的今天,“回归传统”“重塑传统”的讨论显得有些困难却重要。衔接过去与当下,勾连传统与现代,提出的理论需要具体的实施方案。而《化蝶》希望以此为题,给出一种思考和可能。小说围绕一次越剧改编展开,牵连出两代越剧表演家之间的师承与角力,也联系起演员与观众这一体两面。作者哲贵并非第一次将眼光看向越剧。而这一次,除了越剧之外,他更关注到了以越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当下的蝶变。11月11日下午,哲贵带着他的新书《化蝶》来到思南读书会,与黄德海、王晓乐畅谈《化蝶》和它背后的传统与当代。

  ONE·一个【故事大爆炸】年度首奖作品——《在小山和小山之间》,是一本书写女儿、母亲,亲情、爱情,男性、女性的图书。这些离我们异常切近的话题,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共鸣,受到各种关注与好评。11月11日,马凌和顾真将来到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再次捧起《在小山和小山之间》,为我们解读这本神奇的魔力小说。

  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统治,其子孙为了排除外国影响,也开始闭关锁国,一直到1853年的佩里黑船来袭,时间长达200多年。同样是闭关锁国,中日两国却在近代被迫开关之后,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那么日本为何要闭关锁国?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的呢?而被迫开国后,又是通过怎么样改革成为现代国家?11月11日,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徐静波老师做客南翔书苑,为大家带来“日本的锁国和开国”。

  嘉宾:李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王辉(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考古笔记:疫中读书记》(全三册)是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新近出版的著作,全书分“考古研究大历史”“我身边的考古学史”“魂断蓝山”三部分,阅读考古,思考考古,深入探讨了中外考古学家的研究对今天的意义。本次新书座谈首先由李零先生进行学术分享,并与复旦大学王辉教授,华东师范大毛尖教授、罗岗教授就考古对我们理解古今中西的重要启示、考古学在当代文化中的作用等话题进行对谈与交流。

  上海|《上海的腔调》主题阅读活动第六期:Citywalk之“童年三公里”

  11月11日,在大隐精舍,畸笔叟老师带我们一起分享他的Citywalk之“童年三公里”,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会看见童年是如何在一个人身上落下斑驳却又美好的痕迹,看到他对儿时和家人的思恋,在至情至性的讲述里,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找回自己的童年,那里有人生的源头,那里也有重新出发的路标,于此也将邂逅上海旧时光和岁月更迭的秘密。

  是什么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我之所以为我?是什么让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又让每个人彼此不同?脑是机体功能的中枢。人类独特的智慧源自人类的大脑,每个人大脑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个性。大脑中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神经细胞相互联接形成精密的网络,灵活执行各项复杂功能。在大脑发育形成的过程中,神经细胞的产生与神经环路的构筑受到遗传程序的严密调控,但同时也伴随着难以复制的随机性,从而塑造出世界上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脑和与众不同的自我。本次讲座将带您走进神经元的璀璨星空,探索人体中的三磅宇宙——大脑的奥秘。

  嘉宾:张定浩(文学评论家、诗人)、冯渊(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除了《经典常谈》这部系统性的中国古代典籍入门书,朱自清还写了许多单篇文章,为中学生指引阅读古诗的门径、提点语文写作的方法、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新近出版的朱自清《你我的文学》便是朱自清这些文章的集合。借新书出版之际,11月12日,我们邀请到本书编者张定浩以及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冯渊,从朱自清的语文论述出发,为我们谈谈,“什么是好的语文教育”。

  嘉宾:陈思和(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级教授、文科资深教授)、张翎(作家、编剧)、周立民(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张翎的全新长篇小说《归海》,借助一位中国普通母亲的身世传奇,拆解出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编码。小说通过袁家母女的情感流变,探寻了中国女性的人生磨难与命运浮沉,并延伸至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个体生命的苦难记忆。《归海》不完全是私人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取予纠缠,它还揭示出一重跨越国界民族的、省思战争创伤的世界性视野,呼唤着一份在跨文化语境中构建并实现创伤认同与情感疗愈的现实性皈依。

  市面上关注上海城市发展史的著作很多,但从空间变迁角度切入,带领读者走一场时空交错、妙趣横生的city walk,诸大建的《一个人的上海史》这本书实属首创。周日下午来上戏艺术书店,听诸大建教授的分享,感受魔都独特的生命力。

  回顾上海图书馆近三十年来整理、开发和研究中国家谱文化的历程,约十万种的中国家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寻根价值和资料价值,中华民族续修家谱的文化习俗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续修家谱是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法山叔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也是畅销书作者。这一次,他想用自己的新书《进击的律师:人间漩涡》告诉每个人,真实的法律世界是什么模样。本次新书分享会,除了作者亲临现场之外,我们还诚意邀请猫头鹰喜剧创始人、脱口秀演员、《吐槽大会》编剧及嘉宾、《不开玩笑》作者史炎老师做客钟书阁。

  写作和书画,既是文人传统,也是为了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安然。让我们一起品一些画作,赏一些情致,听一些与中国古典艺术史不能相忘的人,和他们的故事。11月12日下午,上海图书馆将联合陕西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来,单刀赴,《会丹青》——不确定时代里的文心写意”活动。

  嘉宾:沈恺伟(作家)、于是(作家、文学翻译)、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书评人)、杨樱(“小鸟文学”主编)

  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精神的城市,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上海以自由和多元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前来“冒险”。美国作家沈恺伟(Christopher St. Cavish),就是在21世纪初,乘着这股热潮从迈阿密来到上海的。在这里生活18年后,他首次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洋盘:迈阿密青年和上海小笼包》(Outsider)。11月12日下午,《洋盘》作者沈恺伟、文学翻译家于是、复旦大学教授马凌、“小鸟文学”主编杨樱,将齐聚上生新所茑屋书店,与大家一起谈谈这二十年来的上海,那些蓬勃多元的文化碰撞,外籍人士的泡泡圈,以及一个始终对生活抱有好奇心的“洋盘”老外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长。

  嘉宾:项静(作家、评论家)、三三(作家、知识产权律师)、刘欣玥(批评家)、郑在欢(作家)

  三岁到三十,是一个女孩从懵懂走向成熟的漫长旅程,但对于小说《雪春秋》中的三位女主角大雪、春蓝和秋荣来说,现实过早展现出残酷的一面,要求她们收敛自己的孩童本性,自觉地懂事,为生存、长大,为学业,为工作,为脱离旧有的关系寻找新的出路,独立生活,不停打拼。她们经历了反叛、逃离和抗争,即使路径殊异、反复延宕,但无非是想成为一个人,一个线日,《雪春秋》的作者郑在欢将和评论家项静、作家三三和青年批评家刘欣玥做客上生新所茑屋书店,一起聊聊女性的生活、成长与自我认知,讨论从三岁到三十,女性如何书写。

  广场舞作为一种公共文化现象,遍布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甚至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一方面,广场舞满足群体的健身需求、个体进行身体展示与审美追求、个体渴望在广场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广场舞,呈现了独特的社群生活,个体希望通过主体间的互动获取归属感和认同感。本讲座以此为基础,探讨广场舞与公共文化的关系,并结合“社会摇”现象,试图剖析社群生活、自治组织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

  地点: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2报告厅(袁天凡报告厅)

  嘉宾:李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来国龙(西湖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人文学教授)

  本次新书座谈首先由李零先生进行学术分享,并与复旦大学陈淳教授,西湖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人文学教授来国龙,就考古对我们理解古今中西的重要启示、考古学在当代文化中的作用等话题进行对谈与交流。

  嘉宾:王建明(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挺(历史畅销书策划人)、李旭东(文史学者)

  从安史之乱的硝烟到藩镇割据的乱局,各方势力的暗中角力与正面对抗,导致国运衰败、民生凋敝,耗尽了大唐的荣光。11月11日下午,著名文史学者、《盛唐的拐点》《大唐仕宦生活录》《长安乱:中晚唐的帝国硝烟》作者李旭东与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王建明,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大众图书部原副主任、历史畅销书策划人许挺一起做客内山书店·和平大悦城店,与各位读者共同走进大唐的风云巨变,探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困局。

  明初东南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身份复杂的人,他们多以灶为籍、以盐为业,借此而成聚落。《煮海成聚:明清灶户与滨海社会建构》一书,广泛利用民间文献,深入理解民众生活,揭示这一群体生活地区社会演化的基本特征和逻辑。“煮海成聚”,构建出明清东南盐场地区独有的社会结构。11月11日,该书作者之一、历史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主任徐靖捷将来到方所,试图通过发掘灶户民间文献和田野调查,结合官方文书,展示在环境与盐场、盐场赋役、盐场管理、市场化与盐场经济等多种视角之下,灶户如何结合国家制度与自身需求,展开社会经济生活。

  嘉宾:邓耀荣(澳门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宜珍(《口述广州湾》副主编)、钱源初(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讲师)等

  广东地区近年来有许多民间机构/个人以不同方式借助口述历史方法,在岭南地方历史研究、社区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开展相关口述史研究与行动实践。本次沙龙活动旨在交流与分享广东地区团队或个人口述历史方法的应用实践与经验,联结不同口述史团队力量,搭建共同学习与思考的资源平台,讨论口述历史方法应用在岭南地方历史研究、社区营造、遗产保护的价值与方法经验,探索口述历史方法研究成果应用的不同路径。

  谈到古代中国,人们通常会想起草原和马的故事。但容易被忽略的是,古代中国也有大海与船。中国人曾经踊跃参与亚洲海洋的开拓与交流,一度是穿越南海和印度洋的中坚力量。那么,一个拥有2000年海洋交流史的海洋大国,为何在近代百年中陷入海洋的沉寂?11月11日,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杨斌将携新书《人海之间》,与曾任《海交史研究》主编的香港大学教授钱江,一起做客覔书店(壹方城店),透过历史的维度,为读者朋友们讲述“海洋中国”的故事。

  为什么雨果选择将写作对象定格为社会底层人民?为什么雨果要花费如此多笔墨去叙述滑铁卢战役?从功成名就至流亡海外,雨果究竟经历了什么?作为译者,翻译《悲惨世界》需要付出多少心血?11月11日,我们特别邀请到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法语编辑黄雅琴做客朴阅书店,为大家分享战争铁蹄下的“悲惨世界”。

  南京|当古琴遇见留声机——“凤凰·留声机”丛书、《古琴丛谈》《广陵散》新书听享会

  嘉宾:佘江涛(出版家、作家、翻译家)、郭平(古琴家、小说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鲁文(南京芥墨艺术馆馆长)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崇高,曾响彻人们的生活和内心。西方古典乐流传百年,历久弥新,吸引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爱乐之人。世事纷扰,唯有音乐和书治愈一切。当古琴遇见西方古典乐,是新书分享也是音乐沙龙,能否碰撞出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觉盛宴?

  杭州|中法诗歌之夜——暨乔瓦尼·多托利(Giovanni Dotoli)诗歌交流会

  嘉宾:乔瓦尼·多托利(意大利巴里大学教授、诗人)、梁晓明(诗人、作家)、树才(诗人、法语文学翻译家)、王自亮(诗人、作家、学者)

  为迎接中法建交60周年,促进中法诗歌和文化交流,丰富中国法国文学翻译和研究,我们推出了“中法诗歌之夜——暨乔瓦尼·多托利诗歌交流会”,特邀著名法意双语诗人、法国文学研究者、意大利巴里大学教授乔瓦尼·多托利携他的新书《史诗》前来分享他的法语诗歌创作、研究和翻译之路。在杭的诗人朋友们、法语文学的翻译家和研究者、出版社的同仁们将齐聚一堂,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自己对法国诗歌的体会,畅想中法诗歌交流和出版的愿景。

  杭州|小说预演人生、预见人性——《人性的博物馆:七堂小说写作课》《第十一诫》新书分享会

  嘉宾:黄梵(诗人、小说家)、胡培兴(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教师)

  现实生活经验或事实并不会自动有意义,而小说一定会赋予事象以意义。所有小说都在通过人物命运或心理的变化来叩问与创造意义,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意识与小说式的思考决定了小说意义体验的深广度。11月11日下午,我们邀请到小说家黄梵和中学语文老师胡培兴,一起讨论小说里的人性。

  嘉宾:王自亮(诗人、作家、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胡志毅(浙江大学教授)、韦锦(诗人、歌剧作者)

  在《如是我闻》这本散文集中,王自亮以独特的笔触和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和故事。11月11日,我们邀请诗人、作家、学者、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自亮做客纯真年代,和浙江大学教授胡志毅,诗人、歌剧作者韦锦,作家、文艺评论家郑晓林,一同聊聊人生当下,散文与诗,一位诗人的文化苦旅。

  武汉|懂一个人不容易,写一棵树也难——《云梦泽唉》《必须写下我们》新书对谈分享会

  嘉宾:吴越(《收获》文学杂志编辑)、舒飞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作家)

  在被数字和图像充斥的现代生活,如何以汉语散文的方式去写一个具体的人、写一棵真实的树?如何把握时光中那些已经化为透明的人与事?这是《云梦泽唉》的作者舒飞廉与《必须写下我们》的作者吴越想要漫谈之题。年轻的近现代文献研究者谢有坤亦会提供他的视角与观点。

  11月11日下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著名作家罗伟章,媒体人、诗歌写作者张杰,以及长篇小说《林中空地》作者萧耳,将做客SKP,与大家一起走出各自生活的怪圈,找寻喧嚣的时代中对抗荒诞世界的方法。

  成都|社会科学何以多维——《逻各思logos:多维视域下的社会学手册》分享会

  嘉宾:蔡华(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刘世定(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徐新建(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二级教授)、杨煦生(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原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主任)、佘振华(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文明与制序从何而来?意识形态如何介入我们的生活?是什么铸就了不同群体现今的生活方式?或许我们可以从《逻各思logos:多维视域下的社会学手册》中得到一些启发,从民族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维视域下进行社会学探索,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1月11日下午,我们邀请本书译者佘振华、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蔡华、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刘世定(线上参与)、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二级教授徐新建以及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原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主任杨煦生做客寻麓书馆,一起聊聊这本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思过去与现在。

  地点:成华区杉板桥路669号招商花园城购物中心内文轩BOOKS二楼阶梯演讲厅

  11月11日,我们邀请到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曦做客文轩BOOKS成华店,分享《观念的形状:文物里的中国哲学》。张曦教授会撷取中国思想长河中的几个片段,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来自古代先哲的智慧。

  嘉宾:严曦(科幻作家)、邓思渊(科幻作者、评论者)、拉兹(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主编)

  奇点何时出现?人工智能的革命从哪里开始突破?11月11日,《造神年代》新书分享沙龙将在方所成都店举行。《造神年代》作者严曦,科幻作者、评论者邓思渊,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主编拉兹,将探讨如何在“强人工智能时代,活下去”。

  嘉宾:沈至(诗人)、安德(诗人)、黄舜(诗人、诗歌研究者)、施笛闻(诗人、翻译家)

  《寻找踏水村指南》为青年诗人沈至的首部作品集,全书包含以“指南”为题的系列诗歌共36首。周六,青年诗人沈至和他的朋友们将在浮于野聊聊诗歌创作中的汉语性。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会告诉我们什么?除了可以鉴定年代的材质,可以赏析感受的艺术形式,可以遥想的历史和故事,还有什么需要我们聆听的信息?11月12日,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曦将携《观念的形状》做客寻麓书馆,从文物出发揭示千年历史的流变: 中国人经历过哪几次巨大的文化飞跃?它们如何反映在物质实体之上?中国古人在不同的时期如何理解天人关系?这些传统的智慧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又有何启示?

  地点:高新区府城大道中段88号高新招商花园城文轩BOOKS一楼阶梯演讲厅

  11月12日,我们邀请到四川大学教授谢不谦、四川师范大学校友会秘书长李爽,做客文轩BOOKS高新店,围绕《结婚记》以川式幽默讲述最深的感情和婚姻的真谛。

  嘉宾:蔡测海(作家)、何立伟(作家、画家、摄影家)、龚曙光(作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家)

  《假装是一棵桃树》为著名作家蔡测海全新小说精选集,23个故事,23种况味人生。11月10日下午,蔡测海和何立伟、龚曙光两位嘉宾,将围绕“原乡的回归与世界的抵达”这一话题展开畅谈,和现场读者共赴一场诗意浪漫、汉字之美的精彩对话。

  长沙|一眼千年:灿烂的敦煌石窟艺术——《“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新书分享会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隐身在大漠里的美术馆”。一千多年来,40000余平方米的壁画在这里保留了下来,这是历代无名大师们为我们 留下的艺术珍宝。11月10日晚,敦煌研究院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将做客乐之书店(一中店),带来“一眼千年:灿烂的敦煌石窟艺术”主题讲座,带领读者走进历史文化现场,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嘉宾:万宁(作家)、卓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张战(诗人)

  著名湖南女作家万宁的长篇小说《城堡之外》通过具体细微的平凡日常,讲述了两个家族在历史大潮的百年冲击下,血脉亲情反复遭遇断裂和重建的故事。由己而家,由家而国,在这断裂和重建的过程中,个体的命运早已与家运、国运联系在了一起。11月11日,万宁、卓今、张战三位嘉宾将围绕《城堡之外》中的家国情怀与湖湘文化展开讨论。

  家乡不仅是地理的概念,更是人们安放情感的心灵归处。蔡皋与王跃文作为湖南土生土长的作家,故乡的风土人情始终贯穿在他们的创作当中。无论文字还是绘画,他们的作品都是重拾乡土田园和传统文化美与善的用情之作。11月12日,蔡皋和王跃文将来到不吝书店,围绕“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命题,就各自的作品进行一次艺术家们之间跨越文学与绘画的真诚对话。

  11月11日,阿缺将做客方所,和读者们一起分享出道至今科幻创作的经历,聊一聊科幻文学独特的创造性。

  社交平台上,经常可见一句话——“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或许,这便是当下绝大多数普通人们的心声。生活不易,甘苦自知。但,如果用尽了全力,也没能完成普通的生活呢?作家刘汀在长篇小说《水落石出》中,书写了一个“兄弟易位,互换半生”的故事。11月10日晚,作家刘汀将与各位读者分享新作《水落石出》,寻访那可能遭遇的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第七届贡布里希纪念讲座“无知的历史”系列第一讲。什么是无知?无知主要分为三种,即单纯地对某事毫不知情、无意知道某事,以及有意不让他人知道某事。本讲将对书写一部关于知识缺失的历史提出问题,并且给出研究无知的间接方法。案例研究将包括科学史和流行病史(鼠疫、霍乱)。

  中央美术学院第七届贡布里希纪念讲座“无知的历史”系列第二讲。本讲将会谈论非洲和巴西的案例,但是主要聚焦于几个世纪以来,尤其是在19世纪以前,欧洲对中国的无知,以及中国对欧洲的无知。

  嘉宾:张永路(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邱锋(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匡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张永路的《不主于经——国语与经学史的演变》以《国语》为切入点,通过对《国语》学史的梳理来呈现经学史的演变历程。作为一部经学序列中的边缘文献,《国语》是观察经学边界变动演化的浮标。11月16日晚,我们邀请张永路与邱锋、匡钊两位学者,就经学的边界这个话题进行一次线上对谈。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